我对你的爱是仅自己可见。
Chapter1//
之前看过一个话题:
你发过仅一人可见的朋友圈吗?
有人说:
发过,但他不知道我设置了只对他一人可见,
所以不出意外地没理我。
急性子的人或许会觉得:
想说什么直接找他说啊,
何必浑身是戏,设置仅一人可见。
很多时候该说的话早就说了,
如果那个人不懂,
就是因为不想懂,
而有些话也只能靠感受,
在说出来的那一刻也许并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之所以还是会小心翼翼地通过很多方式试探,
就是因为TA是你喜欢的那个人,
但不确定那个人是否也喜欢你,
所以怕自己拿捏不好分寸还让人觉得唐突。
Chapter2//
以前我做过这样的事:
我明明知道对方已经通过语言婉拒,
动作回避,相处疏离的方式告诉了我答案,
却还是不死心地发了一条分组朋友圈:
「 我只想要一个答案… 」
后来也没有等来想要的那个「答案」,
那个答案也许不是什么好的结果,
可是哪怕是一个会让人受伤的回答,
也远比你靠着很多细枝末节去各种猜测好得多。
也不知道怎么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除了很难动心以外,
就连好不容易喜欢一个人,
都会变得小心翼翼,害怕谈恋爱。
大概知道感情会开启自己很多细小的感官和触觉,唤醒身体里的占有欲、控制欲和好多私心,还会勾起自己的狭隘和敏感,反而变得更脆弱。
但有些话还是只想说给对方听,
有些事还是想通过各种方式让TA知晓。
想尽量在搞懂对方之前,
努力做到不去破坏掉这段关系。
哪怕是在酒精作用之后头脑不清醒的情况下,
在你非常想要进行心意表明的时候,
都努力忍着,克制着很多情绪。
那天发了一篇关于删除朋友圈的文章:
很多人都留言说:
关于某个人的朋友圈其实并未删除,
只是仅对自己可见了。
朋友圈三天、半年权限刚出来的时候,
我觉得这个功能很让人费解。
后来看了很多人对这个功能的看法,
自己也试着设置为三天以后,
才越来越觉得这个功能深得很多人的心。
有些状态想看的人早就看过了,
三天后隐藏过去开始新的生活,
还省去了靠删状态来治好强迫症。
有些记忆锁的那一刻不是忘不了,
只是用来纪念收藏就好。
Chapter3//
之前有人留言和我说:
我一直以为只有自己那么矫情,后来看文章再看好多人的留言,真的觉得豁然开朗很多。
好像在爱而不得的时候,孤独的那种心境大多数人都会趋同。
本以为有些傻事啊,
只有自己才这样做,
甚至自己都会被自己感动,
当后来茶余饭后闲聊起那些傻x岁月时,
才会哈哈哈地笑着和朋友说:
「 原来你也做过这样的傻X事儿啊…」
每个人都希望在被爱的时候是个例外,
倘若只身一人也别觉得太孤独,
因为不被爱时大家都一样,你不是例外。
通过设置朋友圈分组来和某个人交流这件小事很特别。
然而,你心里渴望的往往并不能遂愿,很少有人可以等到那个人的点赞或评论,甚至至今那条朋友圈还是和你一样孤零零,无人问津。
其实想想也没什么大不了,那些夜里情绪泛滥思念作祟发的朋友圈,既避免了对话框里聊天的尴尬,又省了靠表情包支撑的交谈。
对方看到最好,看不到的话,也不想把那些话烂在心里,因为在说出口,写出来的那一刻,可能答案已经不重要了。
那些借着发朋友圈的名义,实则只是仅对方和自己可见的状态,都藏了太多的秘密和小情绪。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细腻,最柔软的部分。
我们曾经或许试图小心翼翼地将它暴露出来,
希望自己的心事能被那个人看懂。
但遗憾的是,那个人看不懂也不想懂,
所以你又默默地把它隐藏起来,
只偶尔自己盯着发呆。
每一条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
都背负着一个难以言说的故事。
不愿意拿出来分享,是因为需要给那些故事留一些空间,把它们静静地安放在那里。不必过多惊扰,也不必拿来炫耀,只自己回味就好。
End//
和橙子闲聊时,她说:
现在好友越来越多,认识不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除了发张自己照片需要百里挑一精心修图以外,似乎很难再随意宣泄自己的情绪了。
所以现在开心或不开心的情绪,都通通扔在了微博或者其他社交平台。
也许仅对自己可见的状态,才是最想让人理解却又不想让人知道的矛盾情感所在。
我们怕别人看不懂自己,
又怕别人看穿自己,
时常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曾经我们把秘密放在日记本里,
如今我们把秘密放在手机里,
把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演变为自己的树洞。
我们需要一个单独的空间,
记录不长不短的心情,
记住某年某日某个瞬间,
你笑得有多傻,
而我却看得有多入迷。
记住后来你说「承蒙错爱」,我道「后会无期」。
朋友圈是本上了锁的日记,我们咬文嚼字反复斟酌发了几句心事,一瞬间的膨胀过去,接踵而来的是自我怀疑:
我是不是太矫情了?还是删掉比较好。
所有人矫情泛滥的时候都想宣泄,宣泄后的第二天都会讨厌前一天矫情的自己。
那些选择了「仅对自己可见」,「仅对某人可见」的朋友圈,就当是给那个挣扎过、脆弱过、爱过、痛过的自己一个纪念…
公开的朋友圈,是我们无需遮掩的自己;
删掉的那些,是我们不想面对的自己;
而那些仅自己可见的,则是我们默默珍藏的自己。
这些都提醒着我们:
我们是谁,
我们想记住谁,
我们需要忘记谁,
还有我们最终会成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