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死亡,你怕吗?
死亡是生命的回照。死亡才显出生命的最高意义,如果死得毫无意义,那么其生必定也是如此。死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
我想,人,大约都是怕死的吧。
第一次面对死亡,是童年时期。那年,我的祖奶奶——爷爷的母亲,寿终正寝。小孩子对于死亡是没有概念的,也不知道害怕恐惧,看着满院子东西都裹上了白布,人来人往,只觉得新奇热闹。看大人们在屋里哭哭啼啼的,有些奇怪,但是就是没有勇气进那个放着祖奶奶尸身的屋子,心里面莫名的压抑,这大约是潜意识里对死亡的恐惧和抗拒吧。
长大的过程中身边的很多人,或是朋友的亲人,或是亲人的亲人,不断有因为各种原因过世的,大概是我比较迟钝,又或许是自己没有意识,也感慨也唏嘘,但日子依旧流水般平静而不停的向前走。
大学时,听同寝室的女孩讲过这样一件事。她从小玩到大的一个表姐,18、9的花样年华,得了不治之症,医治无效,说没就没了。农村老家的风俗,没有结婚的年轻人,死后是不能入祖坟。孩子刚过世,家人悲痛不已,一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家。说来也巧,2天后,有人找上门来,表示想跟他们结阴亲。来人家里有个年轻后生,刚出了车祸,抢救无效人没了。也是巧了,那个后生过世的当天晚上,托梦给家里人,说给自己找了门婚事,让家人帮忙提亲。后生的家人根据那后生在梦里交代的时间、地点、人家,还真就找到了表姐家。尽管来人说的玄乎,但毕竟两家的孩子都没了,为他们找到门合适的亲事,也算是了却了家人的心事,在一定程度上让丧事变成了喜事。
按照风俗,两家人将两人的葬在了一起,出殡那天,大家都去了。下葬,封土,烧纸,一切都正常进行着,但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在两家人烧纸钱的时候。男方和女方各自点了一堆火,开始给死者烧纸钱纸衣等冥物,那天风很大,吹得人睁不开眼。点起来的火堆,火苗乱窜,但距离很远的两堆火冒出的两股烟却奇迹般的合成了一股,看的在场的人惊讶不已。惊讶过后,大家都说,两个孩子对这门亲事很满意。
半年以后,表姐本家的一个大娘,说表姐给她托梦了,梦里她带着新女婿,抱着孩子,说在那边过得很好。不管怎样,听到这样话,总会给活着的亲人带来很大的安慰,减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中国人对于死亡,大多是畏惧和忌讳的,生死只在一瞬,阴阳的相隔确是永恒。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死亡得色调大多是恐惧、悲凉、严肃、沉闷的。不止中国,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大多数的人们,都是用黑色或白色来作为生命终结的色调。提到死,我们总是讳莫如深。
前一段时间,一部动画片大热——《寻梦环游记》,片子上映的第二天,我就看了,看了以后像中了它的毒一样,脑海中不断得闪现出的画面,就是那片明灿灿的橘黄色花瓣堆砌起来的连接着阴阳两界的大桥。不同于我们观念里四月初五清明节的压抑惨白,七月十五中原节的沉闷黑暗,墨西哥的亡灵节是如此的热闹喧嚣,五彩斑斓。供奉的遗像是牵引家人回家的通道,驻留的记忆是保持亡灵存续的神力。我们每个人都会离开这个世界,可是,有一片金色花瓣的祝福,即使阴阳相隔,我们在另一个世界不会孤单。
片子给我们传达了另外一种生与死的意义,被怀念的人,会在亡灵的世界快乐的活着,被遗忘的人才是真正的死亡。
片中,每家供奉的先人的遗像,都可以追溯到4代以上,但现在的我们,很多人连自己的爷爷奶奶的名字或许都记得不太清楚了,比死亡更让人悲痛的应该是被遗忘吧。
让我们倍感兴趣的墨西哥亡灵节,是以印第安土著文化为主导的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结合的产物。印第安土著的亡灵节在每年的七八月间,土著人的观念里,只有善待亡灵,让亡灵高高兴兴地回家过个节,来年活着的人才会得到亡灵的保佑,无病无灾,庄稼也会大丰收。西班牙人来到美洲大陆以后,把西方的“诸圣节”、土著的亡灵节以及土著的一些陪葬和祭祀风俗结合起来,变成了今天的亡灵节。
一年一度的亡灵节,他们欢欣鼓舞地庆祝生命周期的完成,迎接生者和死者的团聚。就是这样一种阿兹特加人的哲学观念和习俗的影像,人们祭祀亡灵,却绝无悲哀,甚至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意在和死去的亲人一起欢度节日。
我很喜欢很认同这种对生命的看法。生命可以是一个严肃抽象的哲学话题,也可以是一个快乐的存在。快乐是可以相互感染的,不纠结生的无奈,死得痛苦,和那些能让你快乐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变的快乐起来。至于让我们痛苦的事情,就用遗忘让它消失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