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自我攻击,别老是跟自己过不去
每个人都会遭遇两支箭的攻击,一支是来自外界的苦难与挫败;另外一支是自我攻击,它是我们的本能反应:批判、自责、怀疑和内疚。
第一支是外伤,第二支是内伤「为什被伤害了,还要自我惩罚呢?」
少年时的那十年,人们总是因为虚度光阴而感到恐慌和懊悔,又无法克制自己沉迷在娱乐、游戏与煲剧中。也没有规划过自己的未来,总想要与众不同的人生,认为将来会出人头地。
一直找不到方向,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总被懒惰打败。学习这件事情,归根到底,是意志力的较量。大多数人都无法战胜自己的懒惰,无法突破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6189573/7158d6aa1f7ac92b.png)
十年过后,少年逐渐成熟了,口味也变了,开始喜欢看有营养价值的节目。当年反复想要克制的那些坏习惯,也不见了。许多年后再与年轻人接触,发现他们也正经历与当年自己一样的模式。因为无法自律而感到自责,因没办法完成制定的计划总是懊悔,因虚度了光阴而内疚。
遇到自责时我们总是选择逃离人群、陷入自编自导的恐惧里,发怒指责他人,也有人选择一醉方休。自责的作用是意识自己的不足,陷入自责之中是没有任何意义,它只是剥夺未来能改变的时间与能量。只有行动起来,才会带来改变。
如果陷入到自责当中,就要像对待孩子与爱人那样对待自己,像我们希望别人用得那种方式对待自己:充满善意、怜悯、温柔、慈爱、理解与同情心。同时强迫自己持续努力,而不是给自己设定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然后自怨自艾自我放弃。
人生中大多数的痛苦都是跟自己过不去。
人们总是说:生活对我不太好,而事实上,是我们对自己不太好而已。
自我惩罚是世界上最狠毒、最严酷的惩罚,因为它是我们主动施加给自己的。比如我们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伤害时,总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所以别人才会这样对待自己。
最近F.I .R 乐团的主唱飞儿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被群里的管理员踢出群。当她发现自己被踢出群之后问组员:“怎么把我删除了?”而对方给她的表示是因为有新的计划。
![](https://img.haomeiwen.com/i6189573/a3a2fb5476f0a329.png)
之后她前乐队找了一个新主唱,名叫:韩睿(Lydia),这个英文名字与飞儿原主唱(詹文婷)的成名歌曲同名。在飞儿乐队重新公布新计划时,新主唱现场还演唱着过去飞儿乐队的经典歌曲。很明显新主唱在模仿原主唱,但她的力度不够,声线没有原主唱的穿透力,对歌曲的驾驭力也不够。
新主唱承受了不少的压力,既然她依附着(飞儿乐队)出道,人们很自然拿她与原主唱作对比,原主唱的声线一直烙印在听众脑海里,新主唱并没有给飞儿乐队带来新突破,而是有很多的不足,所以一出道被讨厌也是情理之下的事情。
他们只想找个人取替原主唱的不配合,认为没有(詹文婷)飞儿乐队依然存在。只是高估了观众对他们的认同度。
踩着巨人的肩膀行走,就必须有一个突破(欲戴皇冠 必承其重)。这条道路并不好走,还不如从零开始,做一个真实的自己,用自己的作品被观众认知,多年之后或许也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而不是被利用一直活在别人的影子里模仿他人以求生存。
![](https://img.haomeiwen.com/i6189573/5bb338e3a6995b92.png)
时隔八个月之后,飞儿(詹文婷)首度回应了这件事情:毕竟3人在一起十多年的时间,也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其实自己有时候还是蛮不舍的,这段日子她把自己收藏起来,不想让大众认为是其他人加害的,更不想自己成为大家口中的受害者。
她坦诚既然故事发生了,为了可以让大家早日解脱,她想清楚了。不认为自己是被踢出去(受害者的角色),而是认为这是最好的决定,各自走各自的道路。即使万般的不舍,也总得要有一个过程,也没有必要要别人给自己一个道歉或者说法。
与其一直沉迷在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中,不如主动接受这个突起而来的变化。毕竟那些曾经过的美好也是确实发生过的,不可以因为现在的变故而否认过去。这是一种独自承受负面情绪之后的自我的释怀,同时飞(詹文婷)也对自己的能力和形象有着清晰的认知度。
她能够适度地自我欣赏,也诚实接受自己的局限,这也是人的一大智慧,相信之后,观众更期待她(詹文婷)的作品。
我们动物的本能,使我们不由自主地把关注点放在没有满足的愿望。
在生活里,人们总是迷恋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并高估了得不到事物的价值。当事物表现的非常稀缺、难以获得的时候,人们通常就认为这事物更有价值,更想要获得它。
为什么人们总是迷恋那些并不爱自己的人?TA越是不喜欢你,你越是想要让对方爱上自己,征服对方的欲望很强烈。
![](https://img.haomeiwen.com/i6189573/fd4330333ad53861.png)
人们都是需要通过他人来证明自己,我们希望自己都是具有吸引力的。有些人是没办法接受一些太“容易”的关系,很难信任他人----当对方表现出欣赏自己和想要进一步发展的兴趣时。TA是不相信会有人无条件地对自己付出爱与关心,更不知道如何面对。
如果你把自我的价值与别人对你的看法放在一起,那么你更渴望得到的是那位并不爱你、不欣赏你、对你冷漠的人。在潜意识里,认为并非因为爱TA而追求TA,而是把追逐对方的过程当作是一种证明自身价值的途径。如果成功了,那就说明你赢得了一件非常难得到的东西。
人生有三大苦:怨憎会(没办法避开不相处的怨家和仇人)、爱别离(所爱的事物被破散)、求不得(用尽全力依然得不到渴望的事物)。他们的共同敌人就是---活在当下。
那些得不到的东西,一直在我们的内心编织的一个美好幻想,让我们不停地增加自己的不得到的失落,却对身边已经拥有的那些事情变得毫无关心。
做重要的事,见重要的人,此生无憾
人们总是这样: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没有时间;等有钱的时候却没有了健康,所以到最后什么事情都没做成。
我们总是把那些想要做的事情,都放在对别人的期待(等周遭都稳定的情况下)才去行动。比如,年轻的母亲,因意外怀孕,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无法顺利毕业成为医生。
她总是这样安慰着自己,等孩子大一点,等他上幼儿园之后,我就可以自由。她以为只要那个时间一到,一切都如她所愿。结果,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自己又怀上了二胎。而这个医学学业始终都没办法完成,最终成为了她一生的遗憾。
![](https://img.haomeiwen.com/i6189573/fd368b40591c2d74.png)
其实,每个阶段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人们都需要面临新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单纯地等待,而是要把握好今天。
世事无常,我们也不知道今天睡着了明天是否可以顺利起来;也不知道早上出门了晚上是否可以平安回家。
人们总是认为一辈子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挥霍,但其实我们有的只是今天而已,所以要如何把握好当下的这一刻,是我们最需要思考的问题,专注当下的每一瞬间才是关键。
其实上面列举的那位母亲,并不需要把自己所期待和渴望做的事情都寄托于未来,单纯地等待着。她可以每天都抽一点时间学习医学上的知识,现在网路课程很多,也有很多相关的视频教程,只要她愿意挤时间都能触碰到。
别人可以一天8个小时都花在学习上,她一天一两个小时都花在学习上。每天一点点,积小成多,敢于突破过去的自己,这样的她离自己的梦想会越来越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