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新体验

2022-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时光小叙

因为喜欢瑜伽这项运动,所以很早就了解到冥想的概念,后来又常常关联到正念这个词。

正念和冥想属于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冥想分为内观冥想和专注冥想,而正念属于内观冥想。

性质上,正念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具体实践是有意识地觉察、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以及对当下的一切观念都不做评判。

冥想则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具体是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意识和良好状态。

以上是通过百度得到的关于正念与冥想的区分和联系,算是比较通俗易懂的说法了。没有做过长时间的练习之前,我分不清两者的差异,经常混为一谈。

其实,在开始练瑜伽的时候,我就已经在做正念练习了。最初练瑜伽是因为大二从学校的健美操队退出来了,在网上搜来两个基础瑜伽的视频自己跟练,视频时长在50分钟左右,教练是于戈。

视频教程非常基础,动作缓慢,引导语很到位,提醒配合呼吸仔细感受身体的伸展。这就是有意识地觉察身体,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

我很喜欢这种瑜伽的节奏,把动作做到位的过程要去感受呼吸和身体的舒展,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不太容易走神。

当然,整个过程一次走神都没有肯定是假的,至少有60%的时间是可以做到完全专注的。即便走神,在做下一个动作的时候也很容易把注意力重新拉回来。

由于动作平缓,在熟悉动作要点以后,我可以闭着眼睛一边听引导语一边做动作。这样能更加深刻体验与身体的联结,也更不容易出现走神了。

当时一周大概练两到三次,这个习惯断断续续坚持到大学毕业,大概有两年多比较规律的训练。后来工作以后也置办了两个瑜伽垫,家里放一个,租房的地方放一个,不过练习的频率极低,直到前两年发现练习完后腰痛就停了下来。

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以后,很难完整练足50分钟,另外就是太容易走神了。可能正因为这样,呼吸跟动作配合不好,才出现身体不适。

练习专注冥想是去年1月份接受心理辅导开始的,咨询师让我闭眼10分钟,当时只过一分钟都觉得难受,多次想要把眼睛睁开来。

第一次接触都是通过关注呼吸来完成,当时觉得自己呼吸不畅,难以捕捉一呼一吸的过程,脑海里的杂念多得像暴风雨,胸口闷得喘不过气,心里慌得很。

甚至忍不住地身体发抖,因为捕捉不到呼吸好像会引发濒死的恐惧,脑海里乱七八糟的念头大多带着担忧、恐慌、焦虑、不安这些糟糕的情绪感受。

引导语的指示就是要我去感受一呼一吸的过程,可是因为很难捕捉到呼吸,这相当于与自己的身体断开了联结,强烈的失控感扑面而来。于是着急地想要找回身体掌控感,可是想法和现实背道而驰的,更加重了负面情绪以及失控的感受。

咨询师后来发给我一个20分钟左右的音频,引导语很长,我大多数时候在三四分钟就走神了,但凡出现了思绪游离,再把意识拉回来就变得非常困难。所以,我很快放弃了这个练习。

专注冥想类似于心理治疗手段中的“电击”原理吧,只不过它是用温和的方式减弱大脑的活跃度,减少情绪和念头对人的操控。而电击疗法是强制性让大脑直接休息,停止胡思乱想以及所带来的情绪。

众所周知,正念和冥想对抑郁状态有积极帮助。所以我没有放弃过尝试,后来找到一个推广冥想的网络公益组织,参加了一次10天基础班,两次进阶班14天训练。

基础班很简单,每天只需练习10分钟,然后写几句体验话题的分享。里面的引导语很温和,坚持下来不难。进阶班一天练习的时间加长到30分钟起步,这就难一些了,我会偶尔分开早晚各十五分钟完成。

一群人打卡,还有导师每天点评鼓励,比一个人练习变得容易许多。我的专注冥想在这个阶段得到突破,开始找到了与杂念共处的感觉,感受到呼吸不畅也没那么恐慌了。每次睁眼的瞬间觉得那一刻的世界是安静,其实是那一瞬间脑海被清空的感觉。

这样的宁静非常短暂,但每次练习结束后都发现身体没有那么紧绷了,肩膀逐渐开来。这种感受随着练习的增加变得越来越明显,虽然宁静的状态主要还是睁眼的一瞬间,我已经很知足了,至少可以感知到那一刻的放松和舒服,已经比之前有所进步。

继续带着好奇心,一点点探索,一点点深入,一点点进步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