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电视剧想法

陈寿:一本《三国演义》毁了三国历史

2017-10-11  本文已影响762人  道一虚白
前四史

当今大多数人都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的剧本是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很多人把《三国演义》当成历史来看,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其实三国历史并不是如《三国演义》写的那样,罗贯中只是个小说家,他擅长写小说,小说的内容大多数是作者主观虚构的,想了解三国历史,还是要从史学家陈寿写的《三国志》这本史书去了解。

陈寿是蜀汉及西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花了10年的时间创作了史学著作《三国志》,有人会说《三国演义》不是历史,那么《三国志》就是历史吗?他写的《三国志》值不值的相信呢?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作者的生平及《三国志》的创作背景。

陈寿,字承祚,三国时期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从小勤奋好学,师从三国时期的大儒谯周,精通史书《史记》、《汉书》等。

陈寿最早在蜀国当文官,宦官黄皓弄权,大多数人都逢迎黄皓,唯独陈寿不愿屈服,结果得罪黄皓,屡遭黄皓陷害,被多次贬职,官场很不顺利。由此可以推测陈寿是一个正直的人,比起那些“拍马屁”的史官来讲,写的史书相对客观和真实。

蜀汉灭亡后,陈寿被人推荐担任西晋治书侍御史(管理国家图籍文书),可是由于他写的史书得罪一些人,再次被贬职,最后被罢官,他的师傅谯周对他说:“你必定会凭才学扬名天下,但常会遭到诋毁伤害,这未必是不幸。要谨慎从事。”可见他写的史书相对客观,没有迎逢上意,遭人诋毁,不然也不会官位不保,真可谓是一代良史!

西晋灭吴后一统天下,陈寿完成了纪传体史学著作《三国志》,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当时的人们盛赞他善于叙写史事,具有良史的才干。

这本《三国志》在史学界占有重要位置,后人对它评价很高,在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三国志》取材精审,陈寿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写,所以写出的历史相对客观,值得作为史学研究材料,反映的历史形象相对真实。

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心思想是为了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借用《三国志》里面的部分史料,依靠作者主观思想进行加工,尊刘贬曹,孙氏政权属于陪衬角色,含有大量的主观色彩,丑化或者神化了大量三国历史人物,有些历史时间、地点、事件为了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行篡改、虚构、张冠李戴,属于一本纯娱乐性小说,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历史形象。

比如《三国演义》上的人物诸葛亮,作者把他描述成一个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大军事家、政治家、发明家,对刘备忠心耿耿,对蜀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完全是个忠君爱国的完美形象,还能“借东风”,几乎是个“神”人。

陈寿评价诸葛亮说: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 之内,咸畏 而爱之,刑政虽峻 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大概的意思是说诸葛亮是治国之大才,可是不擅长军事,这是他连年北伐也没有成功的原因。优点和缺点都指出来了,评价相对客观。

当然陈寿的评价也是一家之言,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评价当然不一样,可是客观的评价也是建立事件本身之上,脱离事件本身去攻击人身,那不叫评价,那叫“网络喷子”。

近代学者鲁迅曾评价《三国演义》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知名学者易中天说:《三国演义》有一面可疑的旗帜:忠义;两颗有毒的药丸:伪善与权谋。这是我对《三国演义》的定义。

著名人文学者刘再复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小说把中国的人心推入黑暗的深渊,使中国人原是非常纯朴、非常平和的心灵发生变形、变态、变质,变得愈来愈可怕。

以上是一些学者对《三国演义》这本小说表达思想的负面评价,个人认为他们的观点我是支持的,《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纯属娱乐写作,可是他写的素材却是取自《三国志》,让很多人误以为《三国演义》就是历史,而且所表达的思想是封建社会那套腐朽落后的文明,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

当然作为文学作品,作者是成功的,他刻画人物和描写事件的文学水平是值得称赞的,但是正因为文学水平高,肩负的责任就更高,如同明星一样,作为名著就应该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如果宣传的东西害人害己,那么这个明星终将被世人遗弃,现在已经有部分人要求取消《三国演义》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历史小说不同于其它普通小说,既然是历史,就要相对真实客观,对历史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小说可以虚构故事情节,可是历史小说要虚构情节需要慎之又慎,事实是不能歪曲的,至于过程中的细节,可以完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作,不然对历史是一种不尊重,一旦成为名著,更会误导后人,一本《三国演义》让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变得扑朔迷离,让陈寿的《三国志》成为少数人的史学读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