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杀人诛心,怕的是诛心而人未死!

今天看见一条新闻,有人报警,说有一个女士和一个孩子站在海里,距离岸边大概30米,浪很大,孩子在哭喊。
警察迅速赶到现场,为了安全起见,四名警察手牵手一起走到了女士和孩子身边,最终将二人安全带回。
经过了解,二人是母女关系。母亲因为十岁的女儿在家里不好好学习、上网课,不完成作业,并且屡教不改,一时情绪失控,想通过把孩子往海里拖的行为来“教训”孩子。警察对母亲进行了劝导和教育,通知亲属将二人接回了家。
看着母女二人在警方的搀扶下越走越远的背影,我不禁想,回到家中之后,这二人会面对什么局面和情绪。
母亲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吗?要知道,他们当时穿着厚重的大衣,站在海水里,离岸边那么远,万一一个大浪打来,后果不堪设想。这就不仅仅是教训的问题了,是生命的代价。
女儿会为自己的行为后悔吗?她会认为如果自己没有这么难管,就不会遇到这么令人害怕的情况了吗?她以后会听话吗?母女二人之间的问题能解决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母女二人一个管,一个不听的情况定不是一天二天了,这样才会使母亲情绪崩溃。
网友的评论指出,再生气,哪怕是打、骂孩子,也不应该用这种方式,这多危险。这女人怎么当妈的,就这么管教孩子?和杀人有什么区别?
有的网友说,一定是家里什么事都妈妈负责,爸爸不管,妈妈压力大,都是“丧偶式教育”造成的。
有的网友表示,都是从孩子长大的,小的时候被父母打,心里愤恨,长大后当了父母,面对顽劣的孩子,一下就理解了当年父母的行为,孩子不好管啊。
还有的人说,没当过父母还没当过孩子吗?孩子请求你把她生出来了吗?这么做不怕小孩子心里有阴影吗?她会很没安全感,长大后也会很胆小,这阴影会跟随一生。
有的人说,他希望自己10岁的弟弟赶快开学,天天不好好学习,就知道玩手机,说了也不听,真是不好管,别说是父母,就他本人都生气的不行,想揍他一顿。
每一个人对这件事情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评判着,议论着,相互理论着,很难说谁对谁错。
不过我想养育孩子的艰辛谁都遇到过,有时欣喜有时失望,更多的时候是要学者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脾气。在反思之后,及时调整“养育战略”。
对于新闻中的母女二人,我猜想,一定是二人之间的沟通出了什么问题。能让母亲如此极端行事的一定是非常劳累的身心导致的,虽然不对,但似乎在那一瞬间无可避免。
女孩儿不听话,顽劣,不服管教,母亲想让孩子听话,学好,拿回权威,这都可以理解。不过,过分的极端举动会让人犯法,也会使人后悔。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事情向糟糕的方面发展。及时自我反省。
女儿固然有错,但是,错的更多的是父母。就像上面有一个网友评论说他10岁的弟弟玩手机这件事,现在孩子玩上了瘾,自然不肯轻易罢手,而且逆反心理,会使得他们越不让干什么,就偏去干什么,从而增加了对手机的兴趣。
每个人都说小孩子过早地玩手机不对,那么有没有人在反省,最初,是谁把手机递给了孩子,是谁让他们知道了里面有好玩的游戏的?是天生的吗?肯定不是。自然是身边人的影响。
作为父母,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多一些有质量的陪伴,不要让孩子过早地接触游戏,不要把手机早早地交给孩子以换取自己暂时的“宁静”,以一种短视的做法来使得未来的路泥泞不堪。
毕竟,人还是要有远见,既然爱子女,就要为其计深远。不能只顾眼前,要做好打算,并按计划行事。如果,做父母的都没有办法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那么又凭什么要求孩子那么做呢?难道简单粗暴的打骂、威胁恐吓就能使事情向好发展,孩子健康快乐?
新闻中的母女二人一定也有欢乐时光,只不过最近的停学不停课,频繁地网课,使得本来的矛盾激化了。母亲认为没有了其他办法,实在气不过,撒气也好,希望女儿从此学好也罢,总归方法不可取。并且,母亲应该反思自己日常所作所为到底对孩子有无益处。
对于已经顽劣的孩子该怎么使其“改邪归正”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每一个家庭共同探讨、仔细研究,找出一个循序渐进的办法来对付自家的“小魔王”。
最关键的是,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并且要知道,课本知识不是一切,培养学习兴趣才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你可以说,把女孩儿往海里拉会给她带来阴影,但是我认为,平日里的打骂也会给女孩留下烙印。
打骂教育不提倡的原因是这样有损一个人作为人的最基本的自尊,所谓“杀人诛心”,指的是一个人在死之前,被抵消了全部价值,不过,这个人不会难受太久,因为他马上就要死了。
可怕的是,“诛心而人未死”,天天语言暴力或者身体暴力会创造出一个没有人格和自尊的躯壳,这副躯壳或怯懦、或自卑、或抑郁、或自怜、或暴躁、或残忍、或心已死、或心快死。总之,是感受不到幸福的,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这种能力。这样的人生无疑是黑暗而痛苦的。
奉劝各位一句,当了父母或者准备当父母的人,不想让家里出现“小魔王”,唯有从一开始就特别注意教育方法,以能沟通,能理解,相互尊重为最基本要素。要做呵护心灵发展的“护花使者”,不做“惯性诛心”的“大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