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研发部的需求深度发掘
王先哲这几天一直在主动的推行企业文化的建立。同时心里一直在着磨企业数字化管理,他去找了几个做设备的朋友交流了一下,征询了一下老朋友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普遍的认为,想法非常好。但是感觉与工厂的实际情况不符合,有点”理解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觉。大家认为,如果达到市场部那么前卫的要求,那已经远远不是数字化工厂的要求,是非常现代化的智能工厂的要求了。王先哲心里发苦, 这个传承的系统看来远比自己想像得要复杂,如果要落地,绝对不是简单的讨论一下,找个团队来实施那么简单。但他绝得有可能自己的时间不多,而且早晚需要做,越是早做好,他越放心。因此这件事,必须得上,再难也得上,否则,传承下去的东西就是一堆冰冷的机器与无灵魂的团队。这绝对不是他想看到的。
技术是制造企业的心脏,王先哲起家也是因为自己的过硬技术本领。他找来杨虎与技术部的十几位同事。技术部年青的成员王力阳用他正在学习的思维导图给大家画了一幅图
研发部数字化需要调查通过这个"STAR"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研发部的状况,他们对现场与上层的问题已经比较清楚。研发部头大的是现场6~7百台的生产设备,工艺参数怎么数字化,怎么与现在的系统连接起来,如果连接起来后,会有那些好处?那些运用。王先哲觉得这个研讨更加的朴实,更加的有机会落地,实施起来也会有章可循。这一块基础的东西没有做好,后面在数据上延伸出来的应用,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研发部的设备工艺参数记录与传承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块是原先的死角。现场有很多数据,但都是在线显示,没有进行长期的存储与积累。这一块是王先哲的心病,如果传承只有一个文化与精神,那个实在太空了。没有系统性的方法来落地,那还是会有很多的问题。而现场工艺的记录的传承是企业的核心,但最要命的是这一块极其复杂,前面基本上没有人去这样做过。即使行业的领头羊,也是在刚开始的实验阶段,也没有实现全工厂全覆盖。
帮忙落地的团队,王先哲估计现在的人力资源王晓慧十有八九会有困难。他这个大家长还得通过自己的关系来寻找才行。至于具体的设备参数需求清单,相信技术部反复无个几次,估计问题不大,他担心的是要求太多,数据太多,没有这样一个系统可以来驾驭使用这些数据。(明天再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