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哲、思心想事成之源泉简友广场

你觉得≠你真的

2025-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LdVc鹰鲤风风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你觉得≠你真的。

你觉得你可以≠你真的可以。

上面两句话也可以换个听上去缓和点的说法 :“你觉得……,你不一定真的……”以及“你觉得你可以……,你不一定真的可以……”。比方说:

你觉得你可以做到,你不一定真的可以做到。

你觉得你行,你不一定真行。

你觉得你有度量,你不一定真有度量。

你觉得你阅历丰富,你不一定真的阅历丰富。

你觉得你最在理,你不一定真的最在理。

你觉得你颇有先见之明,你不一定真的颇有先见之明。

你觉得你可以深度思考,你不一定真的可以深度思考。

你觉得你能静下心来,你不一定真能静下心来。

你觉得你是对的,你不一定真是对的。

你觉得你是为Ta好,你不一定真是为Ta好。

你觉得你可以很牛B,你不一定真的可以很牛B。你觉得你像龙傲天,你不一定真的像龙傲天。啊呀。这两句,画风怎么一下变了喃?好吧,下文回归正常画风,大家继续发挥想象,指点江山,遣词造句:

你觉得你可以改掉坏习惯,你不一定真能改掉坏习惯。对于上面这句,聪明的你一定能马上说出它的同义句:“你觉得你没有这种坏习惯≠你真的没有这种坏习惯。”又如:

你觉得你可以在坐着的时候不翘二郎腿≠你真的可以在坐着的时候不翘二郎腿。其他习惯,不管“好坏”,都是同理,全都可以代入此句,请跟我再玩几轮:

你觉得你没有酒瘾≠你真的没有酒瘾。

你觉得你可以不受基因控制≠你真的可以不受基因控制。

你觉得你可以不受情绪控制≠你真的可以不受情绪控制。

你觉得你已经挣脱了习惯的束缚≠你真的已经挣脱了习惯的束缚。

你觉得你可以抛开思维定式≠你真的可以抛开思维定式;你觉得你能放下偏见≠你真的能放下偏见。

你觉得可以摆脱命运的枷锁≠你真的可以摆脱命运的枷锁。

你觉得你能行≠你真的能行。

你觉得你可以改变≠你真的可以改变。

你觉得你有所改变≠你真的有所改变。

你觉得你很爱一个人≠你真的很爱一个人。

你觉得你不被爱≠你真的不被爱。

你觉得你总被苛责≠你真的总被苛责。

你觉得你缺点比其他人少≠你真的缺点比其他人少。

你觉得你能顾全大局≠你真的能顾全大局。

你觉得你会做人≠你真的会做人。

你觉得你态度友善≠你真的态度友善。

你觉得你有同理心≠你真的有同理心;你觉得你体谅人≠你真的体谅人。

你觉得你有远见卓识≠你真的有远见卓识。

你觉得你有修养≠你真的有修养。

你觉得你鹤立鸡群≠你真的鹤立鸡群。

你觉得你习惯用理性思考≠你真的习惯用理性思考。其实你是把情绪当做了理性,习惯被自己的情绪牵着鼻子遛来遛去。

你觉得你没有在逃避≠你真的没有在逃避。

你觉得你没有说假话≠你真的没有说假话。

你觉得你没有找借口≠你真的没有找借口。

你觉得你有耐心≠你真的有耐心。

你觉得你可以忍≠你真的可以忍。

你觉得你最任劳任怨≠你真的最任劳任怨;你觉得你最辛苦≠你真的最辛苦。

你觉得你是受害者≠你真的是受害者。

你觉得你在行≠你真的在行。

你觉得你懂了≠你真的懂了。

你觉得你能……≠你真的能……。

你觉得你会……≠你真的会……。

你觉得不等于你真的。想要抽掉不等号中间的“刀片儿”吗?古语早说过“抽刀断水水更流”,抽刀之法行不通,只会令人“举杯消愁愁更愁”的。

那么换个法子。棉花糖实验听说过吗?要是想把“你觉得你能做到”与“你真的能做到”画上等号 ——不奢望完全变成等号,至少是无限靠近,就得像棉花糖实验里的小孩子,想出各种奇奇怪怪的招数,绕道从“你觉得”走到“你真的”。不管是趴着休息,做其他的事,自言自语,做怪异举动,盯着其他东西出神……这些孩子气的聪明举动,目的都在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保存自己的精力,不直接跟目前的棘手状况硬碰硬。通过这类“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式的行动,他们成功推迟了满足感,实现了最想达成的大目标。

这其中的原理在于,通过做其他的事——做目前你真的能做到的事,你的注意力得以转移,你身心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你在你真的能做到的事上找到了意义感,且你所体验到的意义感、价值感和存在感随着你的坚持有增无减,那最后,原先觉得实现不了,接受不了,抵抗不了,改变不了的,自然就不攻自破了。这个方法有点类似于曲线救国,要是你乐意,也可以叫它“弯道超车”!差不多,就是这个土方子,只要有一点觉知的人都用它,大家都用了好几千年了,没人觉得不好用。只要人类不灭绝,这土方子可能还会继续使用下去吧。至于它的名字,花里胡哨太多了,我不知道念哪个,但本质都一样的。

名字变了,味儿没变,还是原来的土味儿!你跟我同道中人,谢什么谢,快拿去用吧。但兄弟,我要提醒你,很多情况下“你觉得”真的很难变成“你真的”,不要灰心,不要着急,去尝试破其他的局,在其他能行的方面,化不等号为等号。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以上的不等号句式十分具有警醒作用,但通常更适用于自己对自己的点醒和鞭策。如果你迫切想要炫耀,或觉得已经握有把柄和武器,就拿这个句式去嘲讽挖苦他人,被你刺中的人,想必他们的心会流很多血吧,你觉得你真的能心安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