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书评

《围城》不知还要读过多少遍

2018-07-06  本文已影响4人  净是书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五百个《围城》,伴随一代代读者的成长,每个人对《围城》看法也在发生变化,有了二十岁的《围城》,四十岁的《围城》,年少轻狂的《围城》,知天命的《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于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这是作者在困顿之中“锱铢积累”而成的,小说“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尽管某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

比如方鸿渐取材于两个亲戚:一个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爱自吹自擂。但两个人都没有方鸿渐的经历,倒是作者自己的经历,比如出国留学、担任大学教授,与作品有相合之处,作者可能从他们身上获得了些启示,但并不能对号入座。

而大家最熟悉围城中的那句话,是在第三章中,褚慎明说英国有句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苏文纨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从婚姻是“围城”,到最后感慨人生是“围城”。方鸿渐不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生活好像故意跟他作对,老是与他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驰:他不想结婚,但父亲却塞给他一个老婆,却也因“祸”得福,有机会出国留学;他不想得什么学位,在父亲和岳父的催促下,才买了一个假文凭充数;他不爱对自己一片痴情的苏文纨,爱上了温柔伶俐的唐晓芙,眼看就成了,却因为误会分了手;到了三闾大学,他不愿意在履历表上填上假学历,以求心理上的平衡,却受到同样是“克莱登大学博士”的外文系主任韩学愈的排挤;他害怕自己爱上孙小姐,却糊里糊涂地答应了孙小姐的婚事……

而文中与方鸿渐有着感情纠葛的四个女人,也代表了女人的四种类型。

鲍小姐是男人生活中的过客,她秀色可餐,在船上以各种手段引诱方鸿渐,正是传统语境里的自由放荡。而尚且幼稚的方鸿渐,自然是着了她的道。鲍小姐自然是玩得起,放得下的人,而方鸿渐就显得有些玩不起了。也许你会觉得鲍小姐品德不好,但是鲍小姐这样的人大有人在,而且如果你能理解钱钟书所说的“人类,只是人类”,那么鲍小姐也不是什么坏人,甚至都没有什么坏人存在了。方鸿渐则展示了他软弱的一面,在肉欲面前没有抵抗力,在失去时又无法自拔。 

而方鸿渐被鲍小姐遗弃后,正好用苏小姐排解感情失落,于是二人才有了交集,但是着交集却又只是影子的交集。苏小姐确实是个大小姐,有女人性格独立之美,受西式教育,会写诗,有精神追求,虽然这种追求也许仅仅是一种姿态。而且是苏小姐主动追求方鸿渐的,这在传统中国是不常有的,大概这也是方鸿渐对苏小姐产生距离感的原因之一。不仅仅是因为自己不学无术,没法和苏小姐站在一个平面,还因为苏小姐是个新式人物,敢于自我张扬。苏小姐却是方鸿渐招架不住的厉害人物。

于是方鸿渐喜欢上唐晓芙,这个聪明但是没有锋芒的姑娘,好像阳光一样让人想拥抱,而在两者之间要做出选择是,方鸿渐软弱的性格再次显现。不好意思拒绝苏小姐,最后终于苏小姐走了,唐晓芙也没得到。    

孙柔嘉可能是整本书里面,最有普遍性的女性。选择孙柔嘉作为方鸿渐的最后归宿,可能是因为她正是人性的代表,时代的特征。孙柔嘉是独立的,受过高等教育,有自己的工作,“我本来也不要你养活”,她对方鸿渐这样说,她经常与方鸿渐的老父亲一家起冲突,这大概算是新旧家庭的冲突吧。但是在某些方面,孙柔嘉和方鸿渐又是一种新旧冲突,而孙柔嘉站在了传统的一面。她紧紧控制着方鸿渐,斤斤计较,耍各种小手段,其实只是为了维持这个家,却得不到方鸿渐的理解。而方鸿渐站在新旧路口,站在父亲和妻子中间,面对生活的重压,陷入重重围城。    

方鸿渐到了三闾大学任教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高谈阔论,不再那么自视甚高,不再有宏大的追求。感情失意是一点,最主要的还是生活的不易,毕竟自己得不到认同感,家道中落,更是少了依靠。于是方鸿渐常常逼近崩溃的边缘,而孙嘉柔也备受折磨,婚前婚后完全两个人。也许方鸿渐再强大一点,在父亲面前更坚决一点,孙柔嘉本不会变成这样,尝过生活之苦的人都不该苛责她的小心眼,自私。如果苏小姐这样嫁进来,也是一样的结局,变得一样的小心眼,自私。方鸿渐骨子里依然是个传统的男人,既招架不住有想法有主张的人来做另一半,也不能容忍另一半在生活上频频入侵自己的领域,结果只能离家出走。

在读《围城》的时候,你会笑,会心的笑。不笑的人也用不着担心是否忘记了笑,你只是忘记了幽默,幽默不一定要笑来表示,所以发笑的就是真幽默也未可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