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结束||优选散文每日日更500字以上送赞活动总统点赞

编辑随笔(1)

2022-09-17  本文已影响0人  貅貅

一晃入驻简村已经半年有余,先是参加日更,继而成为会员合伙人,现在又加入了越来越多的专题和征文审稿活动,可以说闲暇时间差不多都是在简村度过了。

想起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报纸的副刊部。那时候写的文章组到的稿件还都是在划好方格的稿纸上,所以写文章也叫“爬格子”。一页纸三百格,一格装一个字一个标点,空格也算字数,方便计划排版和计算稿酬。组到的稿件会先粗略编辑一番,删删改改,差不多够一个版面,下班前交到打字组打出大样儿,第二天一早去取,长长的一串儿,再从头校对编辑,把打错的地方标记出来。如果错处太多,或是因为版面限制要做更多删减,或是换稿,就要送回打字组重新打出大样儿,如此三番直到定版。

那时候的来稿都是手写,错别字倒也罢了,字迹潦草难以辨别的作者倒是更叫人头疼。那时候读报的人还很多,出了错总会有火眼金睛的读者来函指出。那时候的读者是不相信作者会错的,如果有错,一定是编辑不负责任。

这工作没做多久我就出了国开始和英文打交道。没想到,时隔几十年,兜兜转转,在简书上又开始做起了编辑工作。Truth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 生活总是如此出人意料。如今时过境迁,作者已不是从前的作者,读者也不是从前的读者,“编辑”这个词的意思也已经大变,很多编辑的传统功能都已经被机器取代。不过,这依然是一件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差事,没有对文字本身的热爱恐怕还是难以为继。

都说文如其人,文章的风格就像人的性情,一旦定型很难改变。很多时候看文章,我也会忍不住揣度文章后面的人,揣度他们过往的经历,评判他们情感的合理性,可后来看多了就不再揣度。我们永远不知道他人到底经历过什么,或者正在经历什么。光鲜背后也许是强颜欢笑;忧伤背后也许是无病呻吟。

多数人写作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或者是思想,或者是情感。看文章,专注于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艺术就好,少一点评判,多一点倾听。就事论事,就文论文。

When you assume, you make an "ass" out of "u" and "me",所以还是不要妄加揣测为好。

有些痛苦是因为想的太少,而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想的太多。写作是一种反省,可能会让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与自己和解,却不一定能治愈痛苦。痛苦的时候不妨去喝酒去做家务。劳动改造还是有道理的,四肢忙起来才会让脑子停止长草,难得糊涂方能知足常乐。

我是不是该换个名字或者头像?在简书上已经有两个人叫我“大哥”了。这也不能怪别人,本来就用了一个有点聱牙佶屈的昵称,又配一个虎视眈眈的头像,人家叫我一声大哥已经是很尊重我了。顶着一只狮子的头像咬文嚼字,多少有一点违和。

人在选网名和头像的时候,恐怕都是在投己所好,只有自己懂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就像一个人的名字,代表的其实是父母的所好和期待。

当然了,如果想把账号经营成自媒体账号,就不能投己所好,需要投受众所好。不管是名字还是头像,都需要博眼球,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恐怕就是利用人性的本能。AI时代,什么都讲究大数据,这固然提供了许多便利,但它对人性弱点的利用又何尝不是在不断放大和纵容这些弱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