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校招杂记
写在前面
金三银四跳槽季,同时也是春季校招相对活跃的时刻,因为秋招时信心满满准备考研的同学,到了这个时间点上已经在考研路上摸清了自己的斤两,除了少数下定决心“二战”的,多数被迫投入到就业大军。经过秋招,很多大厂的岗位基本饱和,加之年后业务形势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企业招聘的需求。
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如上周三周更时写到的,恰逢清明,应校招的需要我却在飞机上。这是23年的第二趟西北的旅行,基本上也是上半年最后一次,上个月跟同事一起去了趟西安,跑了5所学校的双选和宣讲。这一次虽然要参加三场双选会,因为内部对校招需求的降温,为了最大化投入产出,跟往年东北之行一样我只能只身奋战。
山西对我就如第二故乡,因为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四年大学时光,还成为了山西的女婿;当然作为省会城市的太原,自然也都是山西人向往的地方。因为我的母校不在太原,虽然距离也不算远,不怎么爱逛街,那四年里去太原的次数也只是个位数。
这次来太原有种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说熟悉,是因为熟悉的乡音,熟悉的校园春景--四月紫丁香、满树的黄色连翘化、粉粉的海棠花(几所大学随处可见这些应季的花),熟悉的面食--焖面、浇面,点点滴滴都能唤起当年的记忆;陌生感则是源于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也许在构建文明城市的缘故,公交站、交通道口、甚至校园的角落,随处可见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有了志愿者让街上的垃圾和不文明完全无处遁形,街道比多年前仅存的印象干净太多;随时初日,春风还是那么任性,但是空气更加清新,不再是以往北方春天沙尘扬起的年代。
朴实而又懵懂的同学
太原作为省会,自然汇集了全省最优秀的高效资源及人才,西部城市在教育投入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一直不急东南沿海,就连高校评选上也是屈居全国后进队列,因为山西仅有太理一所211高校,即使以省份命名的山西大学也只是一所重点本科院校,相比较同是简称“山大”的山东大学段位差了两节。
学校名气及名校数量虽不及南方省份,但是招聘上跟同学的沟通,可以明显发现相比南方高校甚至一般专科院校的应届生同学,山西这些高校的学生更加朴实,对待工作的态度更重视。但从学校安排双选会的形式及组织能力上,以及同学们对于未来工作的个人定位上又能发现他们懵懂的一面,以山大为例,双选会是各企业海报上展示的是企业提前登记的所需专业,而非企业视角的岗位。写明所需专业有利的地方是可以更加精准地让对口专业的同学找到企业,但是对于企业招收这些专业做什么岗位完全不能从招聘宣传海报上体现,同学走过来往往跟我们HR的互动是针对岗位的,HR一般确认一下期望做什么,或者根据专业给几个可选的方向供同学们选择,这个过程中暴露处学生对于本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并不清晰,对于为了自己能做什么也不明确。
在跟这些应届生沟通的过程中,是不是的想起自己大学毕业时逛招聘会的场景,这么多年过去了,学生们依然懵懂,辅导员和就业的老师虽然都很努力地做着各种就业辅导,但是效果依然不是很明显,并未改变学生们跟风考研,跟风考公,甚至跟风找工作的境况。作为过来人,跟这些可爱的同学们沟通时,无论是否合适的岗位,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总是不由自主的让他们多一些思考,希望能够对他们走出校园迈出的第一步有些帮助。
《山西校招杂记》
Wednesday 12/04/2023
简 书202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