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象智慧】大度看世界

2024-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心象商学Vivian

所谓道不远⼈、⼤道⾄简,作为中国⽂化三⼤⽀柱的儒释道,其实并不⾼⾼在上,⽽是与我们的⼈⽣和⽇常⽣活密切相关。

对此蒙⽜⽼总⽜根⽣说得很精彩,他说:儒家的最⾼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境界是“想得开”;儒释道的最⾼境界,就是这三句话九个字;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中国历史上还曾有过其他⼀些“⼈⽣境界”说,其中三个最著名的,正好可以与儒释道这三⼤最⾼境界对照参悟。

跟儒家学拿得起

什么是“拿得起”?且看这个“儒”字——左边⼀个“⼈”,右边⼀个“需”,合起来就是“⼈之所需”。⼈活世上,有各种精神或⽣存的需要,满⾜这些需要就需要去获取。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

怎样才能拿得起?王国维《⼈间词话》中曾提出,古今之成⼤事业者,须经过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体现的正是儒家精神,所以正是路径所在。

第⼀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楼,望尽天涯路”。登上⾼楼,远眺天际,正是踌躇满志,志存⾼远,⾼瞻远瞩,⼀腔抱负。⼈⽣,志向决定⽅向,格局决定⾼度;⼩溪只能⼊湖,⼤河则能⼊海。所以做事,要先⽴⼼中志向;成事,要先拓胸中格局。

第⼆重境界是“⾐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事情是需要去做才能成的,成越⼤的事业,需要越⼤的努⼒和付出,甚⾄要经受越⼤的磨难和困苦。这个世间,从来都是“艰难困苦,⽟汝于成”;所以⽆论如何,都要“天⾏健,君⼦以⾃强不息”。

第三重境界是“众⾥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这说的是历经磨难⽽逐渐成熟、成长,最终豁然贯通、⽔到渠成。这其中蕴含⼀个重要道理,就是苏东坡所说的“厚积⽽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要做的,就是不断厚积,等待薄发。这就是拿得起的完整路径,也是事业成功的完整过程。

跟佛家学放得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