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攻心战
在心理博弈中,洞悉对方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
这个故事就是“心理博弈”最典型的例子。
韩信用攻心之策,一战定乾坤,一代英豪项羽就此陨落。
韩信是怎么从心智上瓦解对手斗志的?
《史记 . 项羽本纪》记载,公元前203年,在垓下,一代智将韩信和一代猛将项羽最终要一绝胜负了。
此时项羽兵力损失不少,粮草也用尽了。韩信把项羽重重包围,决定采取攻心围上的策略,对付项羽。
入夜,项羽听到楚歌四起,心陡然一沉。
他不解的问部下,为什么汉军中楚国人这么多?难道汉军已经把楚地占领了。
其实,这是韩信营造的假象。这些唱楚歌的人都是汉军。充满乡愁的楚歌,如母亲声声呼唤,一些士兵听后思乡情深,泪如雨下,结果偷偷的逃走了。
项羽更是万念俱灰。慷慨悲歌,写下了《垓下歌》。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诗大意: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
但时局对我不利啊,乌骓马跑不起来了。
乌骓马不前进啊,我该怎么办?
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而出的一首诗。
此诗概括了项羽平生的业绩和豪气,表达了他对美人和名驹的怜惜。抒发了他在汉军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满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诗虚实结合,生动显示出项羽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表露出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又为天地之间人力渺小而无奈沉重地叹息。
在神秘的“天道”面前,人是非常渺小的,即使是最了不起的英雄,也经不起“天意”一击。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悔恨、叹息。他唯一忧虑的,是他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战的美人虞姬和乌骓马的命运。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想到这,尖锐、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啮着项羽的心。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这首歌的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无比深沉、刻骨铭心的爱。
虞姬也很悲伤,眼含热泪,起而舞剑,边舞边歌,唱起《和项王歌》:
《和项王歌》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歌罢,虞姬悲壮自刎身亡。
项羽与虞姬的别离诗,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
后项羽率亲信骑兵800余人向南突围。乌江亭长已经给他准备好渡江的船,希望霸王赶紧渡江。项羽没有听从乌江亭长的劝告,以渡江保全自己的性命。
一代英雄项羽在乌江(安徽省河县乌江镇) 自刎而死。
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曾作为顶羽手下的韩信,看到了这一点,利用这种心理战术,摧毁了一个将领的骄傲与自信,也攻破了他手下士兵的心理防线。令人为项羽的死感到惋惜。
如果没有韩信这出戏,项羽不乱阵脚,回到江东,重整齐鼓,结局胜负几何,也未可知。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在项羽看来,他之得以建功立业,最主要的依靠是乌骓马;有了它的配合,他可以所向无敌。
他认为,别人对他事业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任何人对他的帮助都没有多大意义,没人配作他的战友。
这种傲岸无人,唯我独尊,严重夸大了人的个体力量。犹似匹夫之男,既不善于用人,也不会审时度势,违背了事物发展客观规律,使事态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必然走向失败。
一旦天时不利,除了灭亡别无选择。在天面前,人是非常渺小的,即使是英雄,也经不起天的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