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北京2023

2023-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七沐烟

第一次来北京是陪我妈来的,那个时候毕业不长时间吧,手头很是拮据的状态。

第二次来是2018年表妹结婚,经济上稍微宽裕了一些。但是那个时候正值工作的艰难期,剪了短发,体重上涨。

第三次便是这一次了。这一次,我才真正地在体味北京。很多事情依然没有如愿,然而,已不再重要了。

前往北京的路上,我已然成为了一个合格的旅人,对那座城已经没有了多余的期待。但是它依然是我会愿意驻足、未来会愿意常往的存在。

这里处处流露着我熟悉的气息,熟悉的硬朗的、随和的北方气息。至少这短暂的停留里我没有感受到傲娇和急躁。

早上出门的时候,苏州和上海还在下雨,所幸北京是晴朗的。

浦东机场过安检的时候,因为包里没有提前取出来的修眉刀和指甲刀被要求开包重检。重检,不是第一次体验,但是第一次遇到工作人员用抢用夺地要亲自来拆包,恨不能把里面所有东西都倒出来仔细确认个遍。我肯定是不情愿的,我强忍着我的不满尽力阻止后没有说太多。但是当我在那里一件件整理着物品时,我还是用尽量平静的口气把我的想法表达了出来:“我在配合找出我该取出的东西,但是工作人员不该用这种方式,而且指责我不配合。我只不过是来坐飞机,不是来走私;安检不过是份工作,是份职责,不该被看作可以不顾及别人感受的权力。”几位和我有着同样感受的乘客点了点头,也有人表达出了她不被尊重的想法,一位或许是负责人的人过来安慰着我跟我说着抱歉。我大可以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去指责,但是为了避免事后自己陷入自责,我还是忍着让自己冷静下来。

我是可以用更强硬的方式去反击甚至投诉那个工作人员的,这也是很多人以为的我,但是那短暂的几分钟里我想了很多。我的强硬可能会换来一场无止境的争吵,那个年轻人也只会变本加厉地宣泄着她的不满,而我成了全场的焦点,那个年轻人可能面临被批评或者只是一份搪塞后的不以为然。但是,因为她的年轻,我也看到了那份焦灼背后的无助,那份我曾经有的无助,不知究竟怎样的方式才是真正的合适的无助。

登机后,乘务员耐心地帮我放着行李,看到我对摆放位置的调整,还礼貌地询问我是否觉得合适了。飞机落地后,我选择继续坐在那里看着电子书,等到所有人离开了,我起身去取我的行李,乘务员又一次礼貌地过来帮助我,身后的小哥也试图来帮忙。

公交车上刷码的时候一直刷不上,司机一边着急地顾着开车一边又试图来帮我,公交车上的陌生小伙主动起身过来帮我查看,身边的陌生叔叔念叨着:“对,帮她看看。”车上的人都在等着我,没有催促,我一边跟大家说着抱歉一边继续尝试,终于成功那一刻我赶紧跳下车,对车上所有人继续说着抱歉和感谢。

酒店的前台胖小哥主动搭着话,提醒着当下在北京出行的注意事项,虽然这是为了获取好评的努力,或者只是热爱闲聊的本性而已,但是这份不会多的热情我愿意为其给出一份好评。

如果可以,我相信慢是真正让所有人心安的节奏。但是现实里,慢成了只敢留给自己或者信任的人的难得的状态。这其实是一个社会人需要思考的课题:我们究竟需要在不同的环境里调度起怎样的自己才是最适配的选择?

回到房间,我又一次整理着我的物品。经历过这一路吸取的暖意,我觉得我舒服了,可以接受它们被那样不礼貌地对待过了,也因此原谅了那个年轻人。

指导和指责究竟哪个有用,是很多没有方向感的人的困惑。一路走过来,我最终相信指导的力量才是真正有用且强大的。就像米歇尔奥巴马在她的自传里描述的她的母亲给予他们的教育:“指导而不是立规矩”,这于她产生了一生的益处。当她遇到不喜欢的老师时,她的母亲给她的建议是:“你不需要喜欢她,但是你需要学会她拥有的知识。”就像此刻我面对的需要共事的人们,无论大家的脾气秉性怎样,真诚与否,我终于真正坚信我需要的只是与之共舞的专业能力。

北京一直是我的一个情结,但是没能走进它这件事又似乎从来不是我的遗憾。十几年经历下来,我真正遗憾的其实是当初没能充分做好准备让自己可以有能力做出更好的选择。而现在,我准备好了应对一切,所以我有了足够的坦然走进这里和它相处。

我走在王府井大街上、坐在中关村的冷面店里,看着眼前来来往往的人,想象着当初的自己如果也是其中一员,此刻会是更爱北京还是会想逃离。

原本预约了第二天一早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但是晚上疲惫地躺在床上后我决定第二天中午出发前哪里也不去了。我一早起来冲了个澡后带着电脑坐在餐厅里,一边吃着早饭一边记录着这一路的心情。外面的气温仍然有点低,我试着下去走了一会儿又退缩地走回来。当我再坐回餐厅时,阳光已经照进来了。

去往火车站的路上,主动和滴滴司机聊起了天,谈论着北京的生活和天气。昨天还算幸运,天气明朗,今天的空气里已经明显充斥着沙尘。司机师傅说他的麻辣烫店因为疫情影响倒闭了,损失了一百多万,所以转而来开网约车。父母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多年,他自己也在这里渡了十几年,最后还是想离开了。他还劝我,别来。他眼里的北京是不够文明、不够友好的。比如过马路不等斑马线、比如物价偏高、比如各种对外地人的限制政策。只是有幸他们来得早,没有经历过购房和购车资格的竞争,已经投资的房子和车子也还可以留下来做一个备选的保障。毕竟,未来,谁也无法笃定。

过高速收费站的时候,司机师傅礼貌地对工作人员做着回应。

我记起当初L同学跟我说的:“北京是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进来的人想出去。”而我,只能说得天照顾,阴差阳错地错过了北京,现如今却因此庆幸。司机师傅还说过去的三年眼见着很多人失业。我再次深感感激,因为我们一家人过去三年的收入未曾受到影响才得以照常过着生活。未来的经济形式应该需要很久来恢复,我们的生活也确实应该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了。

那一个小时的车程里的昏黄的沙尘成了淹没我对北京的向往的最后一份力量。

回来的路上,去天津和几年未见的表妹见了一面。这些年,我们都在寻找适合的方式疗愈自己,也因此都有了更好的状态。我一直相信,先学会安置自己,是对其他人负起责任的前提。

自此,北京于我,不再是难以逾越的记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