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那些事 (二)
我八年的小学生活和初中生活都是在西关学校度过的,那时候没有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个年级,初中三个年级。第一次进学校,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这也稀奇那也稀奇,眼睛都不够使的。后来上了高中,大学,才知道那个小校园是那么的小。
上课学习,下课游戏,学校时光快乐而单调。直到那一次,老师拿着一摞或红或黄的纸片,说:“学校包场让大家看电影!”班里沸腾了:调皮的拍着桌子欢呼;看过的眉飞色舞地和同桌吹牛;矜持的女生难掩喜悦,两颊红红的,抿着嘴笑。班长骄傲的给学生分发电影票,拿到的讨论着座位的好坏,没拿到的伸长脖子,盯着班长,生怕好座位被班长徇了私。我拿着票,翻来覆去的看:薄薄的窄窄的纸片,中间印着“西关电影院”五个大字,下边是“5排6号”,左边一道虚线,印着“副券”“撕毁无效”的字样。
排队去电影院,一路上大家叽叽喳喳,喜笑颜开。仿佛出笼的小鸟互相逗弄着,老师也难得如此开通,笑着看着,也不怎么管,任由我们打闹,只是一再提醒:“队站齐!跟上队伍!”
西关电影院和院前广场
没几步路就到了广场,那可是县里最大的广场,其实当时县城就这一个广场。对广场我们不陌生,元宵节白天的节目汇演、晚上的打礼花,还有必须让我们学生参加的捕判大会、公审大会,都在广场举行。但是广场北边有着县城唯一的电影院,却是我们不曾进去过的。作为农家的孩子,哪里有闲钱让你去看什么电影?村里过事时看看就行了!电影院,那是咱农民进得的呀!所以在广场游逛时,我就只能羡慕的看着能走进电影院的“城里人”,幻想着什么时候也能像城里人一样进去看场电影!
穿过广场,登上几十级台阶,就来到了影院门前。五个宽阔的大木门,对开的门扇上镶嵌着玻璃,安着银亮的铁门把手,门前有铁管做成的检票通道,两边站着检票员,后来我一去火车站就想起电影院。我们立刻安静下来,摸出票,排着队慢慢走向检票口。
进了大门,左右两个入口,来过的同学介绍着:单号左边,双号右边。顺着人流走进去,哇!我们都吃惊的瞪大了眼睛:好大呀!一排一排密密麻麻的靠背椅子整整齐齐,椅子背上写着排号,座号,更让我们稀奇的是椅子后排比前排高,依次低下去,直到银幕前达到最低!不愧是大电影院,银幕比我们在村里看的要大的多的多!
找到座位坐下,怕别人看见笑话我,我只敢偷偷地摸摸扶手,扣扣椅子面上的螺丝钉。谁知一扭头,看到邻座和我一样,我不觉暗暗好笑:看来大家大都是没见过世面的!也就放心的扣这摸那的了。只是没有发现放映机,让我生疑:没放映机怎么放电影?突然四周的灯一暗,接着就灭了,我心里一惊:自责是不是把啥扣坏了?没等我想明白怎么回事,头顶掠过一道白光,银幕亮了起来,我赶忙回头:只见入口的墙壁上有两个小窗户,其中一个里面射出白光。我才明白原来放映机藏在那里面呀!
看电影那些事 (二)
电影名字叫《少林寺》,后来我们才知道这部电影早已经风靡全国。剧情大家都知道,也引爆了我们对于武打片的热情!这也是我们包场看的第一部电影。
看电影那些事 (二)
后来学校包场的多了,有《少林小子》、《南北少林》、《少林俗家弟子》等等,大多是武打片!记忆最深的是初二看的《豆蔻年华》,影片中的中学生们让我们羡慕、议论了好长时间,至今还记得那群女生晚上不睡觉,在寝室披着床单走模特步的场景!九二年上了高中,学校还包场看电影!看的有《周恩来》、《大决战》、《开国大典》等。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阴阳法王》,其实就是香港版的《画皮》,主要是害怕!其次是催泪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因为去看之前老师大加推荐,还让我们备了手绢来擦眼泪,女生们哭的稀里哗啦,记忆中我好像也是哭了的。
看电影那些事 (二)看电影那些事 (二)
我有个小伙伴的妈妈当时在做检票员,他就带着我们逃票去看电影,不敢坐座位,怕被发现撵出去,就蹲在最前排看,虽然昂着头不舒服,离银幕太近也刺眼,但是有电影看,还是觉得幸福的很!当然主要是不用掏钱!当时看的有《黄河大侠》、《鹰爪铁布衫》、《侠女十三妹》等等。
看电影那些事 (二)
电影院看电影,独特的视听感受冲击着我们的感官,最大限度的让我们在这一两个小时内忘记烦心事,心无旁骛的沉浸在电影中。也让我们觉得自己和城里人一样有了娱乐生活。
后来,就没有多少人去电影院看电影了。再后来,电影院就经常挪作他用了。再再后来,再也没有西关电影院了。
真的怀念那段时光,怀念那时的学校,怀念那时的电影院,怀念那时看过的电影!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