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真知灼见于细微,终此一生为“孙子”

2023-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方静读

在《封神演义》中有很多战争的场面,两方对阵,多是将军对战,只要打败将帅,就可赢得战争。

此时的战争打得比较斯文,虽带战士上千,但主帅之间的对决就可以分胜负,不造成人员伤亡。这时的战争是以和为前提,不是以打败对方为目的,而是为了合并,共同管理。

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叫阵的说法。开战前,先下战书,约定打战的时间,双方再进行战斗。可见在《封神演义》里的战争形式还是点依据的。(看剧偶得,算不上史料,也不知真假。)

由此可知,一是战争中将帅为主要作用,二是战争的形式与现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与《孙子兵法》中的很多知识重合,与此同时,看黄朴民教授解读的《孙子兵法》,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我看的是《黄朴民教授精解<孙子兵法>系列》全二册,包括《孙子兵法译注》和《孙子兵法十八讲》。

《孙子兵法译注》,顾名思义,就是一本关于孙子兵法的解析书。本书以题解、原文、释义、注解、札记几个方面为重点,分析全书。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每篇的开头都以题解作为提示,告诉读者这一章大概是什么意思,从什么地方着手去看。

原文和译文,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对于初学者来说,左右对比,逐句理解,有利于读者深入了解。

释义是对文中字词的解释。札记是作者本人对《孙子兵法》数十年的独到心得。

《孙子兵法十八讲》,相对前者来说,这本书是一个进阶版。作者从历史变迁中孙子兵法的变化、孙子兵法思想的具体分析、孙子兵法与其他文学思想和军事理论的对比等三个方面解析此书。

《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孙武所写,但历史上争论此事的人不在少数。《左传》《国语》等书对孙武的生平事迹从未涉及,《孙膑兵法》在魏晋以后突然消失,两个孙子被读者所混淆,现存《孙子兵法》带有战国时期色彩,凡此种种,让人生疑。

在《史记》中有孙武的生平,篇幅过短,涉及方面太少,不能让人信服。缺乏史料的佐证,让孙武这个人和他的著作变得扑朔迷离。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古墓中出土的汉竹简,其中就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从竹简的修复中得知,确有孙武此人,以此为证,与现今流传的《孙子兵法》对比,虽有有诸多不同之处,却可证明确有孙武其人。

历史久远的古书,经历朝代的更迭,后世人的研究与更改,每个朝代对应的事物与理解,誊抄变异,让这本古书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经历千年的洗礼,它可能已经不是曾经的它,但它现存的价值仍然不可小觑。每一个版本的它,每一个朝代的它,都是合乎情理的。

由于版本甚多,在选择这本书的时候,就应选择流传甚广的版本。现如今有竹简本、武经本、十一家注本三个版本,黄朴民教授所解析的正是孙星衍、吴人骥所校的《孙子十家注》。

《孙子兵法》的内容无外乎是关于如何作战如何准备如何用计之类的兵家法则,为何会流传至今,并且到现在还如此火爆?

其主要原因就是此书不仅仅是一本兵书,还包含大量哲学思想,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现实生活,或者公司管理层面上,都可以起到启迪和让人思考的作用。

作者在解析这本书时,着重提出不要以固有的观念来看此书,要从书的整体性、逻辑性、辩证性来理解,不能以偏概全固守成规,要灵活地运用书中的知识,辩证地看待经典作品超越时空的价值。

作为历史学博士的作者,先后师从黎子耀、王仲荦、田昌五、杨向奎先生,是国内研究《孙子兵法》的专家,出版了许多有关《孙子兵法》的著作,单看简介就知道黄老是一个多么热爱《孙子兵法》的人,以及他在此研究上付出的时间与心血。

这两本书中有众多古代史书的书名,页末上的注释,词句从何引出,都是有理有据的,令人信服。由此可见,作者在此书上的研究,并非一朝一夕。

令我感叹的不仅是作者对于全书的理解和整体性的阐述,还有作者对字词和句读的细微解读。一个字的误差,可能对于大众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而在学者眼里,它就是一个重大发现,它就会变成时代里的某个印记。

这不是吹毛求疵的怪癖,而是一个作者对于史料作品的严谨。这不到6000余字的《孙子兵法》,连贯在一起,却让千千万万后世人进行研究订正。

纵观全文,一字一句都是作者对《孙子兵法》研究创造的结晶,这是进一步的升华,同样也是让读者朋友们站在更高的位置,更全面的了解《孙子兵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