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专题产品面面观

也说专题

2014-05-14  本文已影响292人  未知用户sal

尾生斯基在《我对简书的两个不喜欢(其二)》中说自己不喜欢简书「对用户开放编辑权使每个写作者都能编辑自己的专题」,因为「它使简书变得乱糟糟的」。文章中给出的理由不能说没道理,但都局限于了其个人的偏好,我觉得有必要就其中一些观点再作讨论。由于尾生斯基在《我对简书的两个不喜欢(其一)》中说自己也不喜欢评论,那我再多揉点东西捏把捏把团成一篇文章好了。

尾生斯基首先这样吐槽了专题的图标与标题:

你现在打开简书的专题页面,感觉只有乱糟糟三个字:专题名称环肥燕瘦,每个专题的图标又各成一派。只有简书原来存在的官方专题像闪烁的钻石淹没散落在杂石中,已经没有人记得它们了吧。

「环肥燕瘦」说成大白话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可尾生斯基的这段话却并没有在表达这种包容的之意。官方的专题是钻石,而且现在被淹没在杂草之中了,若说的是内容还则罢了,但被吐槽的却是专题名字和图标,而且文中没有给出钻石和杂草的对比说明,所以我有些理解不能。

那我来搞个对比吧,咱们一起找找散落在杂草丛中的钻石!

以上四张图是我在全部专题页中截取的,每一张中都有官方和非官方专题相互穿插排列,前两张非官方专题占多数,后两张官方专题占多数。说实话,这四张图在我看来并没有明显的风格差异,我也没觉得非官方和官方的专题在图标和标题风格上没有多大出入,非官方的专题图标并没有破坏简书的统一风格。这些图标都编排得很合理,看着也挺优雅。当然这只是我在自说自话啦,哪位要是看出了不合理不优雅破坏统一风格的地方,还请说明一下,我也想学习学习的说。

Part A 结束,喘口气继续,哈呼——走着


关于专题的文章质量尾生斯基的看法是这样的:

有的人才思敏捷文如泉涌,但鉴赏能力较差,识不出好文章来。有的人则慧眼独具对文字有着敏锐的鉴赏能力。前一种人适合写作当作家,后一种人理所当然是编辑了。简书上的人原本都是写作者,每天只想着写出好的文字,其他的不管。简书专题一开放他们便忽然华丽转身能慧眼识珠了。每人编一个专题,见有关的文章便拉进来充版面吸引人订阅,全然不顾文章的质量,有的甚至专门只收录自己的文章。

专题编辑门槛低导致内容质量低,这事确实有,把自己关了禁闭的LostAbaddon在《有关专题》中也说过类似的事情。他把专题分成了三类,我在这里给扩充成五类:

  1. 专题意向明确,收录文章也符合专题意。
  1. 自己给自己留着玩的。
  2. 收集跟某种主题相关的文章。
  3. 收录自己围绕某一主题写的文的。
  4. 开个玩玩再说。

这几个分类并不互斥,它们相互之间会有不小的重叠,某一类甚至可能是另外一类的子集。这些分类不是用来陈列专题的展柜,而是LA建立的一种模型,它在专题的特征(具体说来就是一个非官方专题被创建的目的和其实际完成的功能)与文章质量之间建立了一种可观察且可操作的联系(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有木有),然后,好事者就可以使用这个模型来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或制造更多的问题了。LA在他的文章里说了很多,虽然有拾人牙慧之嫌,但这里我也再厚着脸皮顺着他的道道说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类专题最符合专题的原初意义,也最接近官方专题的形态。对于这类专题,影响其内容质量的就真的只有编辑的水平了。但如果某个第一类专题的内容质量让尾生斯基或是其它某位用户「难以忍受」了,却不一定是因为编辑的水平不够。众口难调的问题在这里不能忽略,读者的兴趣不同,编辑对专题的定位也不同,所以文艺青年不喜欢带着点小猥琐的吐槽文或是干巴巴的技术资料很正常。你看看,这又变成「环肥燕瘦」或「萝卜青菜」的故事了。而若真是编辑水平不够,那解决办法似乎也只有把开放出来的权限再收回去,然后设置专题和编辑的准入制度。有了门槛,我们也就题建立了一个框架,类似LA为专题建立的模型,这个框架让我们在讨论「专题编辑的水平过不够」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以避免被各种个人倾向太过严重的意见拖入混乱之中。但是,俗话说放出去的权限泼出去的水(哪来的俗话),这要收回去的话怎么做合适呢?

第二类是收藏夹式专题。简书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收藏夹功能,但这并不妨碍用户通过其它方式在站内收藏文章。最开始的时候,喜欢按钮是收藏夹的代替品,因为用户可以在自己的主页看到自己点过喜欢的文章列表,所以你在「喜欢」一篇文章的同时也相当于「收藏」了它。那时候有人提出想要收藏夹,可等来的却是专题开放。在简叔的《简书专题开放了!》这篇文章最早的那几条评论中就可以看到,专题开放伊始就有人发现它是成为新一代收藏夹代替品的好苗子(p.s. 不少关于专题的讨论都可以在那篇文章的评论中找到发端,啊呀,这种考古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w<)。

但代替品毕竟只是代替品。在我的理解中(之所以加上这句是因为我不是搞产品的,我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然后猜测一项功能背后的设计动机的,如果点儿背猜错了的话请轻拍>x<),一般来说收藏操作以及收藏夹中的内容都属于用户私有的部分。一方面这是为了保护隐私,你收藏了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不会轻易被别人发现;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扰民,用户在收藏行为中会表现出更大的口味差异,你收藏了什么和别人没太大关系,没必要把收藏的消息推送给别人。所以用专题作为收藏夹代替品的问题很明显,那就是现在简书的专题是完全公开的。

LA提出的只能通过URL等方式来查看「隐藏的专题」其实和传统的收藏夹很接近,用户对自己收藏夹的操作完全不影响到别人,但别人来到你的主页后就可以看到你的收藏夹。当然,或许也可以提供不让别人被看到的选项,让收藏夹变成完全私有的。当专题可以私有或出现真正的收藏夹功能之后,这类专题(或收藏夹)的内容质量问题就不存在了,因为别人管不着你而你也烦不到别人了。

第三类专题从描述上看来没什么大问题,甚至可以算作第一类那样的「原初意义」上的专题,但需要说一下的是其中那部分被当做标签来使用的专题。专题和标签都可以为文章分类,但两者的差别是标签的职责只有为文章分类,它并不对文章的质量负责。所以标签式专题的内容质量不高这个问题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编辑大幅降低甚至直接拿掉了专题的内容质量门槛后将专题当作标签来使用,但这标签却还被叫作「专题」。

标签式专题和收藏夹式专题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它出现的原因是简书目前还没有标签系统(但是快有了),比如它和收藏夹式专题都是造成LA所提到的专题内容同质化的最大元凶。收藏夹式专题造成内容同质化更多地是因为用户将公共的专题当作(本应是)私有的收藏夹来用,兴趣相似的人会在自己的专题里收藏相似的文章,造成专题之间存在很大的交集,产生横向重复。而标签式专题的问题在于一个专题A几乎就是另一个专题B的子集,而B又几乎是C的子集,它们之间的重复是纵向的(这里的「横向」和「纵向」都是我随便叫的,单纯地因为想让它们有种对应的关系 =w=)。

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的重复,都可以通过LA在文章最后说的官方主导下用户自愿合并专题的方式来消除。不过我觉得纵向的重复并非是不好的,比如前面用于举例的ABC三个专题可能是这么来的:一位用户建立了专题C,但另一位更关注话题C中与B相关的那一块,于是就有了专题B,发生在专题C身上的事情在专题B身上重演,就有了专题A……有点市场细分的感觉对不对,好吧,其实根本扯不到那么远,不过专题的粒度确实是个需要考虑问题。

第四类是专栏式专题,也就是尾生斯基所说的「专门只收录自己的文章」的专题。这类专题的内容质量只取决于作者的水平,所以解决方法和第一类专题相似:要么是不对你口味,那么你不看就行了;要么是作者(同时也是编辑)水平不行,那就需要增设一个门槛。

第五类专题生来就是被无视的。

Part B 结束,以下是没羞没臊的广告内容。


拿我自己的两个专题来说,《这篇文章的评论好厉害!》更像是一个公开的收藏夹。但它也可以算作是第一类专题:专题的意向很明确,收录的文章也都符合提议,只不过这个专题关注的内容是文章的评论罢了。同时它也有标签式专题的一面。有的文章评论相关资源的分享,有的是读者和作者就文章主题展开的深入讨论(包括带火药味的或不带的),如果把这些看做是「干货」式的评论,那剩下的就是「神回复」之流的段子。后一类评论或许没用或许没料,但总归有趣,所以我也收录了不少。「干货」评论让这个专题表现出第一类专题的一面,而对于那些段子,这个专题更像是一个「评论才是本体」的标签(这专题真的差点就叫这名字了=_=)。

我另一个创建不久的专题《最后,TA们没有在一起》中会收录一些恋爱的故事,虚构的或非虚构的都有,这些故事的共同点是其中的主CP最终都没有迎来传统意义上的 Happy Ending。这个专题就是一个纯的标签式专题了。简书上本来就有不只一个恋爱相关的专题,而且一些生活相关的专题中也有不少恋爱相关的内容,所以我这个只关注没有走到一起的CP的专题几乎就是这些位于上游的专题的子集。但这也不是说这个专题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不管你是想从别人的故事中总结经验,或是想看看这种故事找找「淡淡的忧伤」,哪怕你是想学习战斗技巧的FFF团员,都可以直接到这个专题里来看看,不用到处找了。

嗯嗯,打完收工。

∧_∧
 ( -ω- ) フゥ~~♪
 ( つ旦O
 と_)_)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