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日本读书摄影

西日本的刀光剑影与似水柔情 | 冷静优雅的权杖女神东京

2019-03-10  本文已影响3人  hello小史努比

谈论日本旅游时,我们印象中最多的标签就是买买买、打卡胜地、吃喝玩乐。明明是块有着巨大城市财富的土地,为什么旅人们常常只关注它的口腹之欲,甚少愿意剥开这层糖衣,看看它弄巷之间的有趣文化?

日本毕竟是一个活生生的国家,而不是快经济下仓促建成的度假小镇,这个国家会成长、会跳跃、会思考、也会生病。步履不停的十天六城里,我不疾不徐地和六位姿态各异的姑娘近身相见——欲言又止的古典尤物京都、冷静优雅的权杖女神东京、慢条斯理的渔家姑娘白滨、来自森林的氧气女孩奈良、接地气的海港厨娘大阪。希望能用我粗浅的笔触,陪伴同为旅人的你一起探索更具体的西日本。

首先感恩你的到来,本文分为三篇,分别是京都、东京、奈良,此篇为东京·冷静优雅的权杖女神。

先放几张整个行程的西日本旅拍。

东京:冷静优雅的权杖女神

事后深深感激自己当初的安排,把旅途最后一站选在东京。

身处东京,全程都是由在日本泡了好几年的留学生也是我的老同学大毛贴身陪游。匆匆一瞥的游客在感受别国时往往容易戴上“有色镜片”,将自己所熟悉的文化作为参照物去对比别国文化,实际上镜片度数是深是浅,游客本身常常不得而知。和大毛的共同经历里,我们参透出一条公式:

游客视角的what's new? × local people的理所当然 = “原来如此”

比如说,

游客视角对日本的隐藏情感被三个字一针见血地戳破——沉闷感。

大毛的男朋友鹏鹏(同样是在日本多年的留学生)说,日本适合旅游,不适合长住。我问为什么,他支吾了几秒,说出那三个字。

抵达东京前的八天里我一直有着这样的感受:所有的游乐欢愉和口腹之欲之上,似乎都盖着一层浅浅的灰。我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却没有仔细去揣摩它,甚至有意无意地想要抹去它,旅途本身就应该是开心的,不是吗。

可是这样的沉闷感到底是从何而来?鹏鹏只用事例简单一笔带过:所有人在社交时都是客客气气的,但回到家里就会马上换副嘴脸,寡言冷漠。

却留了我很久的自我思考。我用尽全力搜罗记忆,究竟是哪个片段让游客的我不自知地就染上了它,是不是在公共场合时故意压低的分贝?是不是因为没有公共垃圾桶而必须随身携带自己垃圾的不适应?是不是在窄小的室内空间挪动时的小碎步?

真正的谜底在东京不经意遇见的小事里找到了。

我们在街上闲聊,看到一男一女从地下的饭店走上路面。妹子不小心在靠近路面的那级楼梯上摔倒了,“啪”的一下,整个人四脚朝地跪倒在地上。然而身边的男士并没有要弯身扶她一把的意思,甚至手也没伸,她一边笑着一边自己撑着踉跄起身,拍拍身上的灰,抬起手还发现手掌破皮了(连我这个几米远的路人都能看到破皮,可知伤口有多痛)。爬起来依然是笑着跟身旁的男士点头鞠躬,不难猜出嘴上说的是不好意思让你见笑了。

我问大毛,那个男的就完全不会去扶她?

大毛回应我的是理所当然脸:可能,大家都习惯了独立吧。

以及,在去往成田机场的JR的路上,我一个看上去算不上强壮的妹子,扛着上上下下总共50斤重的相机电脑超大行李爬楼梯(想不明白为什么去机场的Skyline不设电梯?),蠕动得宛如一只蹒跚的蜗牛。换作是在北京,来来往往的小伙子总会热心肠地问要不要帮忙?如今身处东京,等待陌生人之间的破冰大概是守株待兔。

于是我也得以创造了很多种女子花式拉行李的方式。

《菊与刀》曾写道这么一段:“对大街上发生的事故,日本人一般不怎么理睬。这并不只是因为他们缺乏主动性,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除了官方警察外,其他人冒失插手都会让对方背负恩情。为了不让当事人背负恩债,人们都不会积极主动相助。”

至此我终于找到了自己心里的“沉闷感”来源,那是我的个人价值观和日本文化在这一部分的错位。

在我的观点里,就算不是亲密关系,彼此之间简单的帮忙和关怀并不是给对方添麻烦,更不能被称为情感债务,那是发自内心的利他主义,真正为了对方也能一起感受美好事物而做出来的牺牲和行动,这才构成了社会。

写游记会耗费许多的时间精力,但我依旧乐此不彼,是想用自己的经历帮更多人挖掘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个国人眼中的网红旅游国家。在旅游的情绪冷静后,在剥开旅人的视角之后,霓虹国内核的另一面长什么样。

因为在我的认知里,爱和牺牲,都是自由的。

(@hello小史努比,2019年3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