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内向的孩子一颗勇敢的心
大家通常把孩子分为两类:一类是给世界带来欢乐的外向型;一类是给世界带来恬静的内向型。在教育内向的孩子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也许我们都见过这样一类孩子——
☹ 身处陌生的环境,他们很难融入其中。
☹ 家里来了陌生的客人,他们很难主动去打招呼。
☹ 老师提问题,他们即便知道答案,却很难举手回答。
☹ 有不认识的孩子在玩滑梯,他们很难走过去一起玩。
我往往把这一类孩子称为内向的孩子。因为我们通常不觉得内向好,所以用内向形容一个孩子时,往往暗含否定和贬义。
心理学上
内向、外向是属于气质类型的划分。
气质类型和性格不同,性格是后天养成的,可以改变;而气质类型是天生的,很难改变。而且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任何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活出成功、幸福、快乐的人生。
影帝梁朝伟就是一个内向的人,他可以在家呆一天而且一句话都不说。可是梁朝伟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我们都有目共睹,而且他的家庭也非常的幸福。
我们在教育内向的孩子时,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呢?今天我们准备了四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慢热
这些孩子们并不是不想玩滑梯、不愿意打招呼,而是他们的确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来准备和适应。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足够理解并尊重这一事实的存在。
但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相反的,总是想让孩子多锻炼,好像这样孩子就会不内向一样。所以我们会跟孩子说——
✘ “看大家玩得多开心,你也快去玩呗。”
✘ “上课的时候你要多举手发言。”
✘ “来,问叔叔阿姨好。”
这样的话听起来是鼓励,实际上是胁迫。这会让孩子觉得很有压力,我们要尊重孩子的这一特质,陪孩子多待一会儿,跟他一起度过这个过程,允许他慢慢的融入其中。
关键词二:预热
既然慢热,那就预热,让孩子能赶得上节奏。预热有又分两方面:
1. 亲身示范
无论是在电梯里遇见的邻居,还是和超市、餐厅的工作人员,我们都主动打招呼、聊上几句,这会让孩子看到,原来和陌生人说话是很正常也很简单的。
我们不必让孩子跟着我们一起做,只需要示范就好。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所以我们越这样做,孩子就越有可能也这样做。
2. 提前准备
比如家里要来客人了,我们提前告诉孩子——
✔ “一会儿有个阿姨来咱们家做客,她是妈妈的好朋友,你愿意向她打招呼问声好吗?”
为了保证孩子有一次成功的体验,我们可以主动降低难度——
✔ “如果你觉得很难的话,那你只需要向阿姨说‘你好’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让孩子先看一看客人的照片,降低陌生感。
同样的方法还可以用在适应陌生的环境,当孩子要上小学或者要转校的时候,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先去一趟,熟悉一下周边的环境。还可以把场景拍成照片,回家进一步的复习,降低新环境的陌生感,会让孩子不那么紧张。
关键词三:解围
即使提前预热,也不能保证孩子每次都做的非常顺利。一旦孩子还是没有说话,我们要帮孩子解围,而不是对孩子说——
✘ “你怎么还是这么害羞啊?”
✘ “你怎么这么胆小?”
✘ “你怎么又不礼貌了?”
✘ “我们不是都说好了的吗?”
✘ “你怎么还这样啊?”
这这些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的不安、压抑甚至自我否定,我们要对孩子这样说——
✔ “看来你还是没有完全准备好,那等你准备好了再过来打招呼好吗。”
我们这样说,孩子的紧张就会得以缓解。
关键词四:自洽
自洽的意思就是自我接纳,我们不仅让孩子感觉到我们是接纳他们的,而且还要帮助孩子学会自己接纳自己。但我们不能对孩子说——
✘“其实你很好,你一点都不害羞,你根本不内向。”
这样说会让孩子很难信服,而且这样的表达方式其实说明我们对内向还是有看法的,不接纳的。我们可以给孩子贴内向的标签,只不过不是负面的。可以这样跟孩子说——
✔ “你是有些内向,但是内向也有很多的优点,比如做事稳重、善于观察、考虑问题周全。而且,不是只有外向的孩子才会受欢迎,因为内向的孩子一般都不会太调皮,所以会让大人很省心、很喜欢。无论怎么样,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
让孩子接受自己内向的一面,那么内向就不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