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岑《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一
什么是研究能力?
定义:研究能力是一种主动的探究能力、它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这是一种是在学习时,为了学的更好,主动的进行创造性的探究。
第二:和学习不同的是,学习是不断的重复,研究是不断的获得新的东西。
这是一种人人都需要掌握的能力,是一种面对新事物,快速上手, 并掌握概况的能力。
掌握研究能力有什么用呢?
第一:如果想把专业学的和大部分人一样,只需要学习能力,但如果要想比他们更好,就需要研究能力。
第二:在换工作,换环境的时候可以更快的适应,更好的进入状态,更容易做出短平快的决策。
研究的本质是什么?
研究英文是research,直译过来是“不断的检查”的意思,不断的检查目的是为了“更好”,所以研究的本质也就是为了更好。这里更好有时候是获得更扎实的知识,或者更先进的技能。怎么能够达到刚好,我们需要来对比研究和学习的差别。
研究和学习更细微的区别有哪些?
模仿是自然学习法的一种重要手段,学习最终是达到和你的学习对象一样好,但是如果要超越,就需要研究能力了。比如在准备雅思听力考试时候,基础是不断的提高听力识别能力,这个过程就是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会不断的帮助你分析考试的本质,包括雅思听力考试中的细节,规律,陷阱,这个过程可以让考生考得更好,这是一种研究的能力。
学习的关键词是:练习,跟随,重复。研究并没有关键词,并没有一条确切的路线通往研究,这是研究难点所在。
举个例子,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运动员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练主要任务是研究、职员的主要工作是工作,管理者主要是研究。
做出有效研究必备的三种意识
作品意识:有把一件事情做的更好的意识,也是研究的主动性,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给自己说一句话,我要从事这件事情了。
目标意识:清晰的目标意识可以不让自己偏离自己的研究目标。如果没有目标意识,在做研究的过程中就容易分心,如何避免分心,有一个方法: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的问自己一个问题,现在做的这件事情会不会让自己偏离研究目标,用一种上帝视角来俯视整个事情的全貌不让自己跑偏。
局外意识:人们往往会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过度沉溺,这个时候需要跳出自己的情感,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研究的对象。
研究是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的,如果付出的成本不够,就达不到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就像很多科研,如果没有经费,就做不好研究,这包括时间的成本,财务的成本,精力的成本、试错的成本。
研究的实际操作
首先需要好的搜集资料能力,好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要做到足量,如何做到足量。
第一,要具备主动性:比如如何获得搜索能力,可以选择问别人,但是也可以选择在google上输入,如何进行有效的搜索,自己去获得信息,这是一种研究的主动性,主动性是研究资料足量的保障。
第二,要具备宽泛性:跳出单一维度,拥有目标意识的多。厨师要求的熟练,需要把一样菜不断的重复做,这是学习能力,但是美食家,需要不断的吃各种各样的菜,甚至要吃遍全世界的菜,才能提高自己的品鉴能力。
同时要做到节制:这和足量并不矛盾,只有做到节制,才能做好针对性的研究。
要做好节制,需要之前提到的局外意识,和目标意识,这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过度沉溺于文本。
许岑在做这个精品课的时候,去研究其他得到课程的老师,他听到严伯钧老师讲的关于小提琴演奏的时候,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练过八年的小提琴,于是跑去买了一把小提琴回家,还好他只是买回家,并没有开始练习,而是马上调整目标,继续做他的精品课,这就是过度沉溺于文本的表现。如果在做研究的时候发现自己执行力很差,就需要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已经偏离研究目标了。
第二种:对人的研究要去粉丝化。
对人的研究需要去掉粉丝行为,在搜集资料的时候要多视角,求客观。研究对象可能是某个群体,可能是某个个人。要对他们的言论,行为,环境,他们亲朋好友对他的评价等等,作为研究对象,甚至需要进行采访调查才能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这些研究对象也是一个为了保证客观的文本组合。
第三种:避免情绪化。
情绪化是研究的天敌,艺术家在台上的小提琴演奏表现的如泣如诉,让人误以为他们很情绪化,但是演奏家会告诉你,小提琴演奏中的如泣如诉很大程度上是靠“揉弦"这个技术实现的、发出人在唱歌中的颤音一样的效果。对研究对象产生了感情,那研究结果一定不够客观准确,所以,无情在做研究时候是一个比较好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