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2021-02-28  本文已影响0人  纯宏的成长日记

营造高效友善的沟通氛围的三个思路:

首先要放弃输赢思维,家庭不是战场,没有谁输谁赢的概念。

然后就是要尝试高效的“第三法”,既然没有输家和赢家,找到彼此的诉求和底线,然后共同参与问题的解决。

最后就是在科学方法基础上见招拆招,将积极倾听与“我和信息”模式融入第三法,对习惯“被迫认输”的孩子积极让步,对“当惯了赢家”的孩子合理施压。

包括婴幼儿群体,很多方法也是通用的。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他们终将摆脱那个稚气懵懂的自己,走向成熟与长大。

假如有一天,父母发觉自己的孩子们居然把自己开除出交际圈,请不要惊讶。伴随着他们进入青春期,孩子会更加坚决地淡化父母,疏远父母,甚至断绝和父母的关系。这种情况不管在哪个国家,哪种社会,哪类阶层都会发生,因为孩子觉得自己应该有大人的模样,应该建立以同龄人为主的交际圈。

更重要的是,当家长觉得孩子不过就是一群毛头小子的时候,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已经开始萌发公民权利意识。在他们心里,他们是跟父母平等的人格个体,父母不能强制灌输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给自己。但是父母这边通常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孩子留自己不喜欢的发型,看自己不喜欢的书都是不正确的。

很多父母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塑造他们的孩子,向他们灌输自己的价值观,改变他控制他,给他们洗脑。在他们心里,他们并不太容许孩子成长为孩子自己喜欢的样子。他们可以在技巧上贯彻积极倾听与第三法,但在内心深处,他们难以接受孩子终将成为与自己平等的社会人。

其实,父母既要懂得适时介入,更要明白及时退出。亲子关系并不会因为父母的苦口婆心和绞尽脑汁而变得高效持久。相反的,如果父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亲子关系则会形成持久的伤害。

它包括以身作则而不是单纯说教,让自己变成孩子的人生咨询顾问,以及学会持续的自我修行。

首先来看第一个重点问题,以身作则而不是单纯说教。

以身作则而不是单纯说教

很多人都有学生时代被父母逼着学习的经历,但是我敢说,绝大多数人的体验绝对不是快乐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只感受到父母的单方面强制性要求,并没有激发起自己心底对于学习的热爱。尤其是那些不爱学习的父母,自己成天打牌,回家后又要求孩子考清华北大,这怎么能让孩子心服口服?怎么能够给他持续勤奋的动力?

父母的属性以及跟孩子的血缘联系,就决定了他们必然是孩子潜意识里首选的榜样。对于孩子而言,父母平日里的行为举止,远远比他们嘴上说的东西重要千百倍。

因此,父母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真实生活来传授他们的价值观。如果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诚实的品质,那就必须每天展示他们自己的诚实,而不是饭桌上要求孩子们诚实守信,自己平日里却完全不这么做。

如果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慷慨的品质,就必须举止慷慨。而不是一边教导孩子为别人慷慨解囊,另一边自己又吝啬贪婪。

“按我说的去做”,这不是向孩子传授父母价值观的有效方法。真正的有效方法是:“按我做的去做”。只有这样,才更有可能改变或影响一个孩子。

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的孩子们为什么各个热爱阅读?因为每天晚餐后,父亲都会带着他们在点着蜡烛的客厅里看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为什么梁启超的子女各个都成就卓越?因为他们的父亲就是一个耐得住寂寞,做得了学问的大家。常年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自然成就了孩子们的不凡人生。

所以,想要孩子打心底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做父母的请务必身体力行,在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里展现自己,从而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的影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