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开篇就用几个荡气回肠的刺客故事告诉我们,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豫让原本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甚至连最终刺杀也没有成功,但是国士无双的故事却永远流传。同样没有刺杀成功的鉏麑,他的故事也令人肃然起敬。聂政和聂荣的姐弟亲情犹让我心荡神弛。那是一个令人热血澎湃的时代。
“如果说鉏麑忠义,豫让执著,荆轲会演,那么,聂政专业。”
“因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的力量虽然无形,却也无敌。”
接下来,命途多舛的夏姬追求情爱自由的故事,引出了我们中华民族骚动的青春。流传数千年的《诗经》那一篇篇热烈奔放的情诗,记载了民族那曾经的青春,特别是《郑风》。
“《诗经》收入郑国民歌共二十一首,其中可以确定为情歌的十六首。十六首情歌中,描述场景的两首,男性示爱的三首。其余十一首,都是女人向男人表达爱情。”
那热情奔放的情诗被历代卫道者道貌岸然的摒弃,就连《诗经》的整理者,孔夫子也说“放郑声,远侫人”,因为“郑声淫”。但我们依然要感谢孔夫子在整理《诗经》时,为我们保留了这些青春的痕迹,还给予了适当的肯定“《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暗恋、热恋、失恋,《诗经·郑风》中应有尽有。”
刺客、美人的故事之后,战士的故事同样让人热血沸腾。
“为国尽忠,是战士的本分。于是屈原这样唱道──
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同样,子路也不必死得那么惨烈。他的死,仅仅因为在战斗中冠缨被对方用戈砍断,帽子会掉下来。子路说,一个君子,必须活得体面而有尊严。就算去死,也不能免冠。于是放下武器腾出双手,从容地系紧冠缨,任由敌人砍杀。”原来头可断,发型不可乱的历史根源在这里。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泓之战中关于宋襄公的记载,往往被认为是迂腐的象征。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看看,不二次伤害敌人,不擒拿头发斑白的老人,不在险峻的地方阻击敌人,不在敌人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攻击敌人。这事何等的奥林匹克精神!这当然不是宋襄公自己创造的,而是春秋时期的战争确实有这些规矩,只是礼崩乐坏之后,战争中才无所不用其极。
“礼,比胜负更重要。讲礼仪,就讲规则。”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是贵族,就得有贵族精神。尽管这精神在全世界都已所剩无几,但毕竟曾经存在。”
“从西周、东周到春秋,就是我们民族的少年时代。那时的人,是有着真性情、真血气的,因此有情有义,也敢爱敢恨。这才有杀身成仁的刺客,追求真爱的情人,义无反顾的战士,忠贞不贰的臣子,力挽狂澜的使节,以及人情味十足的鬼神。他们集体地表现出一个民族在她“发展得最完美地方”之永久的魅力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