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玩物丧志
无意中看到这段话,固然学而有益是人们的一般期望,佳境就是学习了领会了应用了才算把这读书的意义发挥出来。然而把读书同玩物丧志联系起来,感觉挺有意思,想必还是会让人有些不适的。
自古以来,都把读书看得很高大上,记得之前看过的小说或者文字中有不少人的记载,只要拿本书,装模作样地往那儿一坐,忙碌劳作的父母就小心谨慎,生怕会打扰了这神圣的“读书”事业,半大小子就边窃喜边做各种小动作,为自己逃过父母的唠叨或者逃过同样的劳动而暗自得意。不免为“读书”被利用而为它感到一丝的难过来。
那么,这段话究竟有没有道理呢?
正方:自然是有道理的。
清王豫就说过,“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就像现在很多人痴迷于网络小说,把自己置换入虚幻之地,废寝忘食,混不知日暮朝夕。
这倒不是全面抹杀,有的故事迭宕起伏,人物塑造生动形象,景物描写栩栩如生,可这些偏就看不见,只追着故事情节往前走。眼看花了,偏头疼了,功课拉下了。这般状况与网瘾何异?与玩游戏有什么区别?
书本说到底也是一种物事,那么说它玩物丧志又有何不可呢?任何事物都怕没有节制,一旦关注过度,最初的欣赏与愉悦的心情也会随之而去吧。
还有句话叫做,“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读书不明白其中的意义与道理,还不如把书束之高阁。要是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还不如玩物丧志呢,最起码有点动作,那些书呆子不过是整天在吞食那些无用的糟粕罢了。
做一只寄生在书中或衣服里的蛀虫,倒不如索性随性,只在书中追求快意恩仇求些畅快情意也罢了。
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了,即便是玩物丧志,它也能给人一种持久的满足感。
反方:反对。
完全站在有用和没用的角度来看读书,是不是太过功利性?如果生活中处处以这样来衡量,人生又有何乐趣呢?
刚才提到网络小说,正方也承认,在其中能学到很多东西,只要稍加留心,语言特色,整体的架构,历史知识,种种都会有涉及得到。保持适度,怀着观摩学习的态度,学学对话也好,看看着装也罢,以小见微,还是开卷有益的。
俗话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绉。”看的多了,在心里面总归是要留下一些印记,在需要的时候随手掂来,哪怕是聚会时的一种谈资,也是一种意外之趣。
读书的有用和无用也没有什么清晰的界限,更不能说是相对的。做为娱乐的时候,在其中有自我的乐趣,有不一样的思考,因而会有别样的想法沉淀。有时候可能是漫不经心地浏览,引发了共情,也会沉浸其中。
人的思维与行为都是动态的,此时看似无益,彼时可能就会解决大问题。没有什么是不可改变的。
钱学森小时候喜欢拿书纸来玩扔纸飞机的游戏。就是用一张方纸依对角线折成长而尖像箭一样的飞机,然后扔向空中,看谁的飞机能飞得更高更远。别人都比不上钱学森,因为他在这种看似玩物丧志的过程中察觉到符合规律的科学方法,在叠的过程中叠的对称平整缝隙很小,玩与学是同时并进的一种常态。
端看怎么转化与看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