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写出实用、有立场和优美的作文
今天有幸聆听了张教授关于作文教学见解,这个见解属于框架式的,组成框架的每一条边看起来都很熟悉,但能够组合起来理解的却很少,下面只是凭个人理解为张教授作一个整理,如有差错,可以留言,或者可以咨询或者向张教书提问。
张教授认为,当今写作首先缺少的是文本模式的教学。问题就出在,我们在小学将文本模式仅仅区分为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其实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对文本模式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比如演讲,比如软文,比如谈判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与时俱进的文本模式教学和写作。而文本模式的研究有很多还停留在小说、散文、诗歌之类等传统的分类上。这些看起来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张教授提出的第二个观点便是“立场”。也就是,每一篇习作成功之后,都应该蕴含着赞成什么活着鞭挞什么。这是不是有点左了呢?比如,请假条是不是有赞成活着鞭挞呢?或许是有的,比如,假如你要真的让接受请假的人认为你的请假是必要的,确实是要肯定什么的,不一定得到赞扬,但是一定要得到认可。也就是既然写请假条了,那么请假的立场一定是要坚定的。除这样的应用文之外,很多的文本是更加有赞扬或者鞭挞的味道的。所以,作文教学让孩子有“立场”看起来是有必要的。然而,现实的小学作文教学中,赞扬或者鞭挞的立场教育似乎很少。我们一般都强调赞扬“美”,赞扬某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或者赞扬孝顺之类的东西,而需要立场判断的思维性训练仿佛少了一点。
张教授提出的第三个观点是语言的艺术。关于语言的艺术,在以前的讨论中,张教授其实已经提过,语言的艺术,其实是语言创新的艺术。这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是欠缺的,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崇尚语言的规范性,乃至于使孩子们的语言思维越来越狭隘。而真正的语言,具有整体性,意义是贯穿的,而语言的表现形式却可以创新。我以为,语言的艺术,应该是创新的艺术。
张教授提出的第四个观点,就是所谓阅历。他对阅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所谓阅历,其实不仅仅是经历,而是对自己的经历进行解读。也就是不仅要解读造成阅历的客观因素,比如道路上的减速带,你可以思考,是谁设置了,设置的背景是什么。同时,你也要思考,你自己对减速带是什么体验,有怎样的判断,形成主客观的结合。是啊,这倒是让我们感到很有启发。
当然,最后张教授要提出了可以给孩子提供写作模特儿的事情,比如,张教授举例,他自己就是他孩子些人的模特儿。这样可以解决孩子写作胡编乱造的问题。
模式、立场、语言、阅历和模特,其实构成了写作教学的五个维度,这样孩子写出来的便是实用的,有精神的,有审美的,基于事实和思考的。而我们对作文的要求,难道不是以此为基础的吗?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