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是〈战狼3:冲出太阳系〉么?
肯定不是。
虽然有吴京(我不是黑他,只是害怕京学家),但是这部片里最惨的可能就是他了,自己在这片子里,爹死了,老婆死了,儿子又叛逆不认他,最后还炸成了天上的一颗星。被剧组拉来友情客串,还没片酬拿,自己还得掏腰包投资。
惨呐。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一名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节操啊!这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学习的……
抱歉,上头了。
那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
〈流浪地球〉是〈战狼3:冲出太阳系〉么?这么说吧,如果说大刘是靠一己之力把中国的科幻文学水平拉到了世界水平,那《流浪地球》就是靠一己之力把中国的科幻电影拉到了世界水平。
最开始得知《流浪地球》要改编为电影的消息是在三体吧里,由于有游族改编《三体》的前车之鉴,当时心里根本就没当会儿事,一方面觉得国内既没有技术条件,二来国内市场真的不好说什么,我对这种电影能获得支持不抱希望。但是心里还是希望能看到我们自己的科幻电影,希望在荧幕上看到我们中国人的故事。所以也就默默的记着了,之后约莫是在看药神的时候,看到了《流浪地球》的15s先导预告片,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就觉得,有些东西要变了。
事情终于开始有了它原本的样子。
真的很感谢《流浪地球》剧组的一帮主创和吴京,能给我们带来这样认真的电影。
当然,同我们每个人一样,再完美的电影也有缺点。其实如果你真的要深究的话,这部片子的确有不少bug,也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比如说青年演员的演技有些地方还是不太成熟。剧情节奏上前期过缓,后期过快,拖沓的前期有点让人厌烦。人物张力不足,有些煽情部分略尴尬,人物略显脸谱化,女性角色虽然不是花瓶但是形象塑造还是单薄了点。这些都是可以改进的,相对于影片的高质量,这些缺点不过是瑕不掩瑜。即使和好莱坞的同类电影相比,《流浪地球》也做到了在故事结构和主题上的创新与升华。
〈流浪地球〉是〈战狼3:冲出太阳系〉么?原本我们只是希望《流浪地球》走出中国科幻电影的一小步,没想到它劈了个叉。
那么它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注意,以下涉及部分剧透)
它并不是一个传统的科幻片,全片中都没有一个反派,如果简化到极致,影片的内容甚至都可以这么总结:为了生存,全世界人民众志成诚,团结一致,在世界政府的领导下,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坚强勇敢,成功地解决了球木相撞危机。
听起来可真像新闻啊,当然实际上影片里有关政府的描写很少,主要情节都是围绕着刘启一家和CN171-11救援小队展开的,大背景下的小角度,既大气又接地气。
《流浪地球》不像平时我们认知里的好莱坞科幻,既没有飞了几十光年来到地球,却还和美军玩地面巷战的外星人,也没有为了人类生存,宁愿牺牲自己文明未来,也要拯救人类的星际主义友人,更没有表面上各民族其乐融融,实际上西方英雄拯救世界的白人至上价值观绑架,这是一部带着强烈中国意识的科幻电影。
即使放在全世界,这也是少有的非好莱坞意识形态科幻电影,而且是无论从特效,到剧本结构,再到剧情节奏,都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
作为一部电影,而不是纪录片或者新闻报道,《流浪地球》还是塑造了一些情节阻力,用于推动情节发展。这也是它反传统的地方,不像如今的好莱坞科幻,总要立一个实际的敌人形象,这次《流浪地球》里主角团队刘启一家和王队,当然也包括地球上的所有人,所面对的最大困难,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一个直径是地球11倍的巨行星,我们的地球在它面前不过是个小弟弟,就像一个放在我们面前的乒乓球。由于木星巨大的引力,地球面临着被木星吞噬的危险。要是按好莱坞的方式,遇到这种问题估计就描写怎么造飞船跑路,然后描写这个过程中的主角家庭怎么经历艰难险阻,最后靠主角的努力上了船的故事,如在《2012》中,地球板块运动导致海平面上升,为了生存,各国努力打造了方舟以度过危机,结果最后上船还得买票,以至于英国女王的狗都能上船,而辛辛苦苦造船的工人都没资格上船。而在《流浪地球》中,我们的选择是想尽办法带所有人走,带着地球走,这是多么契合中国人家国意识和故土意识的一个创意。尽管在影片开头,由于地球环境恶化,即使竭尽全力,也不能让所有人都进入安全的地下城,无奈之下,地球政府实行了抽签制度,但相比于买票上船,却要公平的多,哪怕是吴京扮演的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刘培强,一个中校,也不能利用自己的职权让自己的家人都进入地下城,并间接导致了妻子的死,更让儿子怀恨在心,令人嘘唏不已。可是哪怕如此,抽签本身也是很残酷的做法,当时我就想,如果我家里只有我抽到了这个签,我可能真的忍不下心。
如果是你,当你抽到了签,而你心爱的人没抽到,你会怎么办?
我没有任何想要讨论政治体制的意思。我想这个设计就是这部电影值得喝彩的地方,这是一部真正的我们的科幻,反映的是我们中国人的故事。这种带着地球走,抽签入城的世界观设计,在西方语境下是很难想象的,但放在我们中国的视角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流浪地球》也讨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无法亲眼看到结果,那是否还要坚持奋斗?这是《流浪地球》试图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源于中国,却值得全人类思考。
这一哲学命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现如今的愚公故事,已经很大程度地庸俗化了,片面强调愚公的毅力,却忽视了毅力的来源。
而列子的原著中,明确地表示,这则寓言是为了讽刺经验主义。智叟代表了这样一种人——当科学的推算结果与直观经验相违背,他们选择“聪明地”屈服于经验。而愚公们,则傻乎乎的坚持。这才是愚公“毅力”的真正来源——对科学的信任。这种毅力不是感情上的,而是理性上的。
中国文化中,有这样一种形象——当胜利最终到来,他们没能亲眼看到。董存瑞没能看到新中国,刘华清没能看到辽宁舰,《流浪地球》中的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刘培强,再也没机会和孩子一起钓鱼了。每当这样的形象,出现在荧幕上,总能触动中国人心中最柔软的那一环。
我们可以称之为「伤心者」。(这是一部科幻小说的名字)
现在,从“愚公”的角度来看,这些伤心者的心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电影中,流浪地球计划将会持续两千五百年,无数的普通人会在这段航程中出生又死去,他们也不可能看到地球到达的那一天,但是我认为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坚定的信念,早就已经让他们在脑海中,看到了最终的胜利!他们是瞑目的。
《流浪地球》不是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秀,而是全人类的自我救赎。地球发动机出问题了,政府总共派出了超过一百五十万人的队伍前去修理,而主角所在的CN171-11小队只不过是其中一员。当看到其他队伍赶在了主角队伍之前修好了目标发动机时,我竟体会到了一种类似于幼年时,看到无数人自发地,前赴后续地,前往汶川地震现场救援的感动。
更深刻的是,《流浪地球》中还讨论了一下人类文明存续同人类本身之间的关系。同样是在大刘的小说,《三体:地球往事》中,有这么一句话,“给岁月以文明,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这句话其实为了回答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有必要,为了保证文明存续,我们是不是应该放弃一切,哪怕是我们的人性甚至是生命?
当地球不可避免的被木星引力俘获,按照人工智能moss的计算,人类已经失去了所有的逃生机会时,地球政府启动了火种计划,让刘培强所在的国际空间站带着30万人类受精卵和人类文明的所有科学资料撤离。从理智的角度讲,这么做无可厚非,可是正如刘培强的那句台词所说,“没有人类的文明,不叫人类文明。”,即使空间站成功逃离,最终结局也不过是一座人类文明的坟墓,或者是纪念碑而已。没什么区别。
综上,《流浪地球》是一部特效优秀,影片节奏紧凑,以宇宙为背景,既大气又接地气地讲述了我们中国人故事的典型中国式科幻,绝对能称得上是中国科幻的里程碑。
最后,片中还借刘朵朵之口讲述了一个很深刻又直白的道理。
“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东西。”
木星算什么,真要是挡路,我们炸了它就好了。遇到问题,我们不求上帝,不求先知,不求真主。天塌了,我们炼石来补;发大水了,我们修渠治水;天太热了,我们把太阳射下来就好了。
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挺立千年的勇气和与自信。
我们不信什么神仙大帝,也不信什么妖魔鬼怪或者奇人异士。遇到生存危机,我们不是让一堆精英造船跑路,而是想办法拉着我们的家,拉上所有人,“流浪”!~
这才是我们的流浪地球!
有些事情不是有希望才去做,而是做了才有希望。
“失败也比懦弱光荣。”
〈流浪地球〉是〈战狼3:冲出太阳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