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乎想象的视界——读《火星上的人类学家》
一
都说生活比小说更加精彩,但是看过这部书就会觉得,人的大脑也是超过人直觉上的认知。
严格来说,这本书就是一个病例集。七个故事各有侧重,但是都与作者本身的本职工作有关,围绕着大脑、神经科学展开。通过不同病例的展示,不光是体现了病人的病后生活,体现的更是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经验的认识。
二
在第一个故事里面体现的就是这种超过人的猜想的生活状态。这个故事里面,讲的是一个画家因为车祸,变成了全色盲。按照一般的理解,全色盲的生活,就仅仅是黑白两色的生活。可是在现实中,却不仅仅是黑白照片,黑白电影中的视觉观感。
在这个案例中,病人详细的描述了纯正的黑白世界中的景象。比如,他感到自己在夜间的视力变得更好,会更加精确的对不同灰度排序,无法区分路面上的裂缝和阴影。在一般的想象和猜想中,更多的笔墨会着重的描写失去色彩后的生活境遇,而他的视力所带来的新问题,则是远远超过人的常识。如果没有这个病例,没有病人的现身说法,恐怕无论是多么聪明的小说家也都不会将这些“副产品”设计到作品之中。
三
第四个病例《宁可再度失明的人》也是与视力有关。但是与第一个故事恰恰相反,它讲述的是一个人视力恢复的故事。一个长期失明的男性在获得了视力之后,并没有跟一般人所设想的一样,积极的投入到正常人的生活之中。而恰恰相反,他惯有的生活完全被打碎。他对于世界的认识,最初是通过耳朵和手,通过听觉和触觉,但是当他的视觉开始发生作用。他对于事物的认识完全发生了偏离。重新拥有的视力就像是一种新的语言而已,必须重新的将食物本身与符号相联系。但是和我们学习外语不同,毕竟语言之间都是归属于符号的形态,但是视觉如何重新与触觉听觉建立起关系又有了别的问题。
比如在动物园里面,如果以前单纯的知道某种动物就好。但是一旦看到这种动物,病人是无法直接将他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起来,必须要通过触摸才可以。可动物园的动物,哪里能随便摸啊。而类似同样的原因,很多他早已熟悉的人,他也无法通过眼睛来辨识。这种都是需要长时间锻炼出来的能力,因为他从小并没有开发出这个能力,所以也就只能非常吃力的重新去掌握。
而这最后的结果,则是这个病人重新回到了失明的世界。在器官没有损伤的情况下,又变成了盲人。医生对此的解释,就是归咎于他的心理状况。他自己又亲自关上了这扇通往外界的窗口。
四
《最后的嬉皮士》同样是一个有关视力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大脑受到损伤的嬉皮士,后果就是他无法记忆近期发生的事情,视力也逐渐消失。而最奇妙的一点就在于,他始终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失去了视力。虽然他的视神经出现了问题,可他大脑中始终可以给他提供一种幻觉,让他可以始终活跃在自己提供的虚拟的视觉之中。而当医生向他提及视力受到损伤的时候,他还非常生气,认为医生是在欺骗他。
从这三个故事来看,视觉并不仅仅是物品反射到脑海中的波而已。它们还取决于视觉细胞的解析,还取决于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只有当这三者一起产生作用的时候,对个人来说,视觉才是成立的。相信随着脑科学的发展,对于视力的认识也就会更加的透彻。对于大脑的认识也会更多,才不会将正常的疾病视为“神迹”,当作“附身”一类的胡言乱语。
五
其余故事也很有趣。其实与一般人的想象可能不同,很多人的大脑与众不同,哪怕是归类于“疾病”,他们同样可以做出超过一般人的工作。比如《精彩过火的妥瑞氏症医生》和本书同名的《火星上的人类学家》,后者是一名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并且是一名博士。后面的这个疾病,因为有很多的影视作品涉及,也许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种神经疾病了。
虽然这两位的大脑都有问题,和普通人有着明显不一样的习惯。前者是无法自制的抽搐,后者则是很难理解社交规则,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但即便这样,如果可以有人能够帮助他们逐渐的熟悉正常社会的运转模式,提供他们相对宽松的生长环境。他们照样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毕竟医生、博士不是普通人能够当的。不过也要说回来,也不就是说这两种病对人完全没有伤害,他们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家人无私的陪伴之上。只有通过这种长时间的磨合,他们也才能够进入正常人的社会。所以,对他们,还是应该给予关注和包容才是。
与《最后的嬉皮士》一样,《火星上的人类学家》中的故事也被拍成了电影——《自闭历程》。剧本是根据患者自传改编。故事里面非常详细的说明了她的成长经历,如果不想看书,看看这个电影,也能增加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的认识。
六
通过本书,了解的不仅仅是种种的疾病。更会让人惊叹人体的神奇与奥妙。许许多多的视同平常的情况,其实只是人类还处于舒适区而已。当我们更加深入,更加积极的探索我们的身体,得到的结论往往会超乎现在的猜想。
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说过:
科学家会预言汽车的诞生,但科幻作家会预言大城市里的堵车;科学家会预言飞机的发明,但科幻作家会预言劫机案和航班常旅客奖励的出现。
这说的只是科幻小说,但是如果结合更广泛的世界来看。科幻作家也好,其他小说的作家也好,作品里面所能体现的,要远远的弱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这不过是小说家的自慰之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