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谈谈幼儿生命教育

2018-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远方信使

最近国内开始认真考虑幼儿教育的走向问题,一些学者,教师反思我们在向西方幼儿教育学习的同时,是否也要从中国思想文明中找到一些可以学习的方面。这一方面体现了民族自信的一面,一方面也提出一个似乎不可绕过去的问题,中国的幼儿教育离不开中国的文化,离不开进行中国教育的土壤,我们要在这个土壤的背后识别出那些可以称之为中国文化基因的内容,识别那些对于人的发展 ,个体的发展,幼儿成长与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加以继承和发展。因为教育也有文化的传承的功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也需要有个传承的问题。探索这个课题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它似乎关乎幼儿身心健全的发展。

我想从生命教育来谈这个问题, 热爱生命,关爱生命,让生命有意义,是每个个体关心的问题,也是教育要关心的问题,而谈到生命教育, 会让人联想到佛家儒家的思想,这些思想包含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对生命,自然的思考,又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我想从生命教育的内涵入手,来谈如何在中国幼儿教育中传承中国文化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我们都知道佛家思想起源与印度,传入中国后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与传播,已成为中国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佛家的思想与生命有关,它要解决人生的苦难问题,救众生脱离苦海,解脱烦恼,进入到生命本体的感受与欣喜中。佛家的生命领悟的最高的人莫过于佛陀,他不仅悟到了生命的绝对存在,也悟出了人类的迷思与背离生命本体的真相,指出了脱离迷思的方法与道路。佛陀的生命不仅体现了大智慧,也体现了他的大慈悲心,这正是心智统一的最高境界。可以说佛家思想与生命或生命教育直接关联。他的学说对于饱经沧桑的人来说最容易受到启迪,因为对人生的苦难,沧桑的觉可以造成大的悟。对于生命的早期状态心智的统一表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儿童的生命的早期看到生命的最初形态,他如何可能陷入迷思,如何有保有真的认识。他如何可以体现觉,体现智慧,同时又体现慈悲的情怀,可能是研究早期教育的心智合一的内容与方法之一。

那儒家呢,让人想到的是“仁义礼智信”,儒家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如果按照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天道”就是“人道“, 应存在于个体的内心,那是不是按儒家所定义的生命本质,它体现在人所具有的仁义礼智信里。我们一方面要理解天人合一的思想,一方面要弄清古代圣人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内涵。王阳明作为后期的儒家得出知性合一的的学说,点出了天人合一的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如果一个个体现了仁,又不是他心里所想的,仁又有何价值?对于早期教育来说则是关注幼儿早年所表现的仁义礼智信的方面,加以诱导,支持与唤醒。

生命是什么,是对自已人生,生活,自我,成长的认识,觉知,这是主观方面;生命也有客观方面,作为人的生命体的成长与发展,一个客观存在,变化与发展。它表现在个体的能量,反应,敏锐等的表现与释放,这方面与大脑,神经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有关,一些有关爱的情感,可以在神经层面产生的积极作用,恨,嫉妒,不安全感产生消极作用的研究正在对生命,生命力的发展提供支持。生命在人的不同年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借助佛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理解似乎扩展了自我,成长的内涵,即它可能包含佛家说的生命本体,大智慧加大慈悲;也可能包含仁义礼智信。从这个思路可以大大扩充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践。而脑神经科学正在为古代思想家们的发现提供科学基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