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
今天用两个多小时看完了《蛤蟆医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这本书先前是通过关注抖音的一个朋友发的。这本书是英国的一个作家叫罗伯特.戴博德写的一个是关亍心理咨询入门的一本书,也是一个比较畅销20多年的书。这本书大概200多页,分了16章。它讲述了蛤蟆先生有病,通过咨询事苍鹭一点一点的心理治疗,最终蛤蟆先生从一个得抑郁边缘的病人然后走向一个积极生活的人。我是用传统的读书方式,基本上逐字逐句的读完了。我想说的是这本书作者要想解决什么问题,好像书中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我觉得他给我们日常生活一些思考。让我们过去的,可能是人生比较模糊的一些东西,现在有了一个正向的思考。所以我觉得对我受益启发很大。书中也没有具体的方法,我只是把这个书中最主要的一个知识点,给大家讲解一下,也许对你们都有所思考。我们每个人的状态,应该是自我状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儿童的状态,一种是父母状态。而还有一种就是我们成长的状态。这三种状态的话,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一生,而儿童状态,它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自我性,一种是适应性。这种自我性就是很幸运的,完全来自于父母时代给予我们的关爱和幸福。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采取的是一种适应性的儿童状态。这种状态表现在行为上面,就是顺从,取悦,道歉,依赖。就是依照父母要求我们的样子,因为我们是弱小的一方,与父母权利的抗争方面,我们就采取这种方式。父母的状态,我们一言一行也受到了父母的影响,所以我们在生活之中对待他人,也可以是那种指责,讲道理。也可以是父母对待我们指责的方式来去指责别人。当然这两种状态,并不是最适合也成长的状态,只是适合于我们自我保护。我们有的人一生也是在这种两种状态里面在活。最好的一种状态就是成人状态,就是我们不依赖父母,也不是儿童时期的被动的,消极的对待,而是我们自己选择,有理智的认识,然后我们做出自己的正确的决定,享受我们自己的结果。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这是人生状态中的三种形态。在书中又提到了一种人生坐标。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一种就是我好,你也好。第二种状态是我好,你不好,第三种状态就是我不好,你好。第四种状态就是我不好,你也不好。其中有两种状态,我觉得在这里应该更加说一下,其中一种就是:我不好,你们好。如果是这种状态的话,那么我们就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认为觉得自己不好,症状就是抑郁。就是上面所说的儿童状态。还有一种就是:我好,你不好,这是一种挑剔型父母状态。就是他是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总需要去攻击和谴责别人。而极端行为就是愤怒,认为别人都一无是处,而自己高人一等。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两种状态的人,都不是很满意的生活状态,而最最让人惊喜的就是成人状态,就是自我成长。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我自己的一种状态就是儿童状态。一种受害者的模式。在内心是悲伤的,是不快乐。而看不到生活的种种美好。而解决的关键是情绪,情绪是自我的核心,让情绪获得理解,就能有成长的机会,在实践中练习就让我们逐渐强大。这个点,作者只是提了一下,并没有深入。而我也想通过这个点,去挖掘,找到解决问题适合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