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还是“恶意”

2020-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品良之家

本周上课“误会”还是“恶意”。

课堂上下,学生分享了两个故事。

故事一:背景,课上小组交流时,我捕捉到了这个故事,征求当事人的意见,愿意把故事拿出来,看看大家有什么好的应对?

初中时,我闺蜜原本想恶作剧一下,把几个男生和女生锁在教室,但是玩笑玩过了。然后,她走开了,我经过的时候,他们叫住我,让我把门开开,非要说当时只看见了我一个人,非得说是我锁的,要求我道歉。我知道是闺蜜锁的,但是我不能说出她的名字,又不想承认是我锁的。后来,他们就开始集体孤立我、攻击我,针对我,我非常希望闺蜜能出来帮我澄清一下,但是,她一直都没有。

同学建议1:当时先不理会大家的指责和道歉要求,私下找闺蜜沟通,要求她来澄清事实,让她承担起她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果她因为胆小或害怕而拒绝,那就由自己来公开真相。

这个建议,只有7位同学表示支持。而且引发一阵反驳的声音。说这个方法不完美,它会引发两个可能:可能会让大家觉得自己不顾朋友情分,有出卖朋友嫌疑,因此仍会疏远你。闺蜜如果在大家当面对质时否认事实,自己将更加陷入尴尬境地。

同学建议2:开开玩笑,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要先保护自己,再保护别人。

又有声音出来:这是闺蜜呀,先保护自己,太自私。就算化解了当时的局面,不至于背锅,但也会落下一个叛徒的骂名,从此授人以柄。

建议3:大声抗议拒绝承认,拒绝背锅,因为身正不怕影子斜。

别人只会相信自己的眼睛,认定是你,就是你,狡辩是无用的,仍然得被众人孤立。

学生得出一个结论:有些事情,根本不可能有绝对完美的结局,遇上了,就要学会接受一些必要的遗憾。

因为下课铃响,没来得及深入讨论,也没有做包扎。

课后我在想:

学生从中受到哪些启发?如何让这个故事产生价值?

1.眼睛是会骗人的。(孔子与颜回“偷米”的故事: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2.高二学生都找不到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答案,更何况当时年少的自己?就算此事发生在当下的年龄,大家仍然没有绝对完美的选择,总会留下一伤害和遗憾,所以,请给自己多一些包容,也给别人一些体谅。

3.任何举动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一旦做了选择,就要承担相应的结果和代价。

如果学生来咨询,我们如何回应?或者,下周,如果我主动找当事人约谈,谈什么?

1.澄清事实和她的情绪:委屈、愤怒、还是无助、自责?

2.反馈我看见善良与勇敢。

3.无论如何,她在边哭边说边笑着把故事分享出来时,至少一部分已经晾晒了。

4.冤枉她的闺蜜虽然没有站出来,心里肯定不好受,这件事会让她背负好久,倒是被冤屈的当事人,虽然曾经受伤,但心里会有一种纯静和坦然。

故事二:背景,这个故事没有讨论完就下课了,准备走时,前排一个男生向我招手,悄悄说要给我讲个故事。

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