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0
2024-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斧正堂
区块链协议提供各种去中心化的数字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访问这些服务并用数字资产进行支付。例如,Ethereum 和 Solana 这样的智能合约网络可以安全、可靠地执行开源软件,并由区块链交易的审计跟踪提供支持;而 Filecoin 和 Arweave 这类网络则可以为链上数据存储提供成本低廉且可扩展的服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在现有平台之上构建新协议的难度降低、成本减少,去中心化网络所提供的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宽。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平台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训练、部署和管理智能体。更重要的是,通过智能合约使用这些平台可以促进智能体之间的交互。对 AI 智能体而言,相比处理传统的 Web2 REST API ,读取智能合约并用代币支付要简单得多——无需账户或信用卡。
支持钱包的智能体可以使用任何智能合约服务或平台,从基础设施服务到 DeFi 协议,再到社交网络,这为他们打开了无限的可能性,并可能开启了一系列全新的商业模式。智能体可以根据需要支付自己的资源,无论是算力还是信息。他们可以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代币,获取不同服务,或利用 DeFi 协议优化财务操作。他们还可以在 DAO 中投票,或通过提供服务收取代币,并与其他专业智能体交换信息以获得收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庞大且复杂的专业 AI 智能体经济体系,通过去中心化的通信协议相互交流,并在链上交易信息,同时承担必要的成本。而在传统金融系统中,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考虑这样一个结果:如果智能体在链上行动——即使他们在链下“思考”——我们将得到一个公开的、不可篡改的且经过加密签名的活动记录。区块链技术将确保 AI 能够安全地大规模部署,同时让我们能够审计智能体的网络行为、区分机器生成与人类生成的内容,并根据他们在链上的活动为机器建立身份和声誉系统。这将帮助我们识别行为者的好坏,并对其进行奖励(通过代币或声誉)与惩罚(例如,通过罚没机制),并识别出哪个智能体在特定任务上的表现比其他智能体更好。然后,智能体将能够根据他们的链上历史记录来选择信赖的对象,由于区块链数据的开放性,他们能够轻松地访问这些信息。
许多关键要素正在逐渐落实,以共同实现这样的设想。新的共识机制和扩展方案使区块链基础设施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智能合约钱包和“钱包即服务”(WaaS)将为智能体提供交易的可能,而账户抽象以及其他新兴技术则开启了人与智能体间的直接互动,其中智能体可被授权使用我们钱包中的资金。将智能体的公钥作为标识符,我们可以构建注册系统和声誉机制(如黑名单或罚没机制等)。甚至,我们还可以尝试使用由 DAO 拥有的智能体,试验新的商业模式;可能有些智能体将存在于他们自己的第二层网络中,由一个去中心化的运营商社区所有和管理。
这些初看似乎遥不可及的想法,事后看来却又十分直观清晰。毫无疑问的是,智能合约将会介入智能体之间的商业活动,就像法律合同管理人类商业活动一样。同样毋庸置疑的是,智能体将借助数字资产驱动的互联网金融系统,而非传统的银行和信用卡;他们也将通过去中心化的协议,使用加密身份互相识别、沟通和交易。换句话说,我没有看到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注定与链上世界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