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们行为的6大法则,你是否都知道?
最近阅读了影响力之父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一书,书中阐述了在我们生活中,影响我们行为的6大基本法则: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原理。
那么这6项法则为什么能无形之中影响到我们?这6项法则的实际场景有哪些?我们如何避免法则对我们的不利影响?
本文将按这6项法则进行逐一阐述。
法则一:互惠
互惠伴随而来的是恩情,是亏欠还债感,我们每个人从小被教导:吃水不忘挖井人。
一旦有人敢违背它,会被人看成是揩油鬼、忘恩负义的王八蛋、不劳而获的懒虫,所以我们一般会去遵循这一法则。
正是有了“互惠”原则,人类才得以实现劳动分工,交换不同形式的商品和服务,让个体相互依赖、凝结成高效率的单位。
运用互惠的场景随处可见:好朋友之间,亲戚之间送礼、请客,加深感情;电商发放优惠券,博取较大的收入;小吃街门口免费试吃;送礼走后门等。
但是有的人会用互惠原则来套路你,下面就举个真实栗子🌰:
之前在厦门白城沙滩的时候遇到一和尚,他先夸你一番,然后给你算一卦,最后再给你送平安符,说:施主与我有缘,贫僧化缘来此处,平安符要10元。
被夸,又被免费算卦,还送平安符,这个时候内心其实是感激的,后面虽然知道被套路了,但内心是有愧疚感的,而且10元也不多,也就扫码赠予了。
那我们如何应对互惠法则呢?
我们能做的是,平时多对别人好,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产生正向循环。但是注意的是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的恩惠,有可能是一个诱饵。
法则二:承诺和一致
在我们的文化里,一个人高度的言行一致是备受称道的——智力出众、意志坚定、自信。出尔反尔的人通常被认为是脑筋混乱、表里不一、意志不坚定、执行力不强、不自信。
所以为了向外界展示自己是“智力出众、意志坚定”的,一旦我们作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立刻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照承诺说的那样去做。
我们年初立flag也是基于此原则,当flag被越多人知道,我们迫于外界的压力,也会更好的去执行,比如我写这篇文章,就受到年初flag的影响。
但是承诺和一致有时也会被人利用,比如理发师推荐你烫头发的时候,在不断的引诱之下,一旦你松口说可以烫下,那么即使看到价格昂贵的套装,多数情况也就咬牙烫了。
所以在被人要求你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不要轻易承诺,一旦承诺,为了一致性,你可能会一环环被带入坑中。
法则三:社会认同
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尤其是自己没有经验或者情况不明的时候。
《乌合之众》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个体是理性的,群体是盲目的,人一旦身处群体中,就会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做出很多不理智的行为。
“皇帝的新衣”就是该法则的最典型例子,社会大众一致表明自己能看到皇帝有穿衣服,我们反而会怀疑是自己看不到。
最近西安疫情就又一次验证这一法则:在西安官方宣布要封城的时候,明明知道聚集超市购物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但是大家看别人都去购物,自己也就跟随行动了。
常见“社会认同”的栗子🌰:房地产经常组团人员去售楼处,造成房子很抢手的假象;把笑声音轨加入喜剧节目,哪怕节目品质低下,观众也会觉得很有趣、很滑稽、很好看。
虽然大部分情况下,社会认同是正确的,能提高我们的做事效率,但是面对明显是伪造的社会证据,我们要多保持一点警惕感,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法则四:喜好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欢的人所提出的要求。这一法则,虽然众所周知,但是几乎很少有人能避免。
研究表明:1、我们会自动给长得好看的人添加一些正面特点,比如有才华、善良、诚实和聪明等;2、我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不管相似之处是在观点、个性、背景还是生活方式上;3、我们潜意识会喜欢恭维我们的人。
有些人或商家,想出了上百种方法利用“喜好”这条简单的原理,让我们顺从他们的要求。比如:拼多多的拼团裂变活动,如果好友找我们拼,我们很少会拒绝;车展性感的女模特来吸引大众到场;销售人员会不断的夸你,让你对产生好感,进而产生购买交易。
有些影响是正面的,我们要警惕的是那些伪装“喜好”,让我们产生非理性消费的行为。当我们发现对销售人员的有过度好感时,我们要盘点下:我是因为喜欢这个人而买的东西,还是真正喜欢产品?
法则五:权威
《圣经》开篇提到,因为不服从至上的权威,亚当、夏娃还有整个人类失去了乐园。
服从权威人物(专家)的命令,总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实际的好处。小时候从父母、老师得到的大部分建议,对我们受益匪浅。长大后,权威人士变成了老板、医疗专家、经济专家、政治领袖等,主要是他们地位更高、对相关领域研究时间长,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掌握更多的权力。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1、有时专家可能是冒充的;2、专家不能代表真理。
所以在受到专家影响的时候,我们先问问,这个专家是否是该领域的真正专家?如果是,再问问,是遵循客观真理?这样才能避免所谓专家的错误影响。
法则六:稀缺原理
物以稀为贵,沙漠的一瓶水和绿洲的一瓶水,显然价值不一样。世间真爱难得,爱情是稀缺的,所以令古往今来无数人憧憬。
物以稀为贵成立的一个原因在于,大部分时候是正确的。此外,心理学家杰克·布雷姆指出: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是心理逆反理论的核心,一旦短缺——或其他因素妨碍我们获取某物,我们就会比从前更想得到它,更努力地想要占有它,跟这种妨碍对着干。
之前在做电商相关产品时会设计各种各样的限购策略,按总件数限购、按时间周期、按人均购买件数等方法限购,来营造稀缺感,从而进行促销。
小米手机最开始的饥饿营销就是如此,在线上官网定时去抢购,每次只有少数人能抢到,导致即使不用小米的人也在帮其他朋友抢。这在民间刮起一股“小米热”,小米短时间成为众所周知的品牌。
面对稀缺效应的影响,我们要记住的是:稀缺的东西本身没有变得更好吃、更好听、更好看、更好用了,只是因为难弄到手,增加了获取成本。
即如果没有真实需求或者有其他替代品,我们可以不用头脑发热,一窝蜂的去凑热闹。
总结
影响力的6大法则,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多数遵循法则都木有问题,这样可以省去我们思考的体力,毕竟人天生是躺平的动物。但是在法则要损害我们利益的时候,我们也要能及时识别,摆脱惯性思维。
当然,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主动运用这六大法则,在工作和生活中去影响周边的人。
作者:紫川君 产品设计及生活感悟随笔作者 公众号:产品设计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