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的儿时葡萄味儿
这个最热夏天,我去把贵州的热门景点挤了个遍,因为那里凉快!
荔波小七孔的清澈灵动;黄果树瀑布的壮观绝美;西江千户苗寨夜晚的灯火阑珊;还有一些小众景点的秀丽风情,深深浅浅又扎扎实实地刻在了脑海里,时不时地闪现,让我沉醉其中。
除了这些旖旎的自然风光之外,最令我难以忘怀的就是那一串串绿玛瑙似的葡萄。
那是一种贵州特色的葡萄,尤其是安顺,在街头巷尾的水果摊上,连景区门口,都是那种葡萄。
一串串的顺着摆放在那大片的葡萄叶上,一颗颗葡萄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不留一点空隙,拿起来沉甸甸的。它的颜色是绿色的,熟透的会微微泛点青黄色,迎着太阳,看起来晶莹剔透。
个头不大,跟新疆的马奶差不多,只是更饱满圆一些。比现在大火的阳光玫瑰又小一些,口感更柔软细腻些。
第一眼看见那个葡萄是去在荔波小七孔的路上,中午吃午饭的时候。路过一个摊位,看见这些被装在小篮子里的葡萄,欣喜万分。因为那是小时候经常吃的一种葡萄,因为比较娇嫩,不方便保存,现在大城市根本见不到。
团餐一如既往地难吃,我胡乱地扒拉了几口饭,就跑去了那个水果摊前,买了一篮子葡萄。15元,估计有三四斤。我知道不好保存,但是老板说要买就是一篮子。
买完,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三串洗干净,在车上吃。悠悠开始不愿意吃,后来看见我吃得津津有味她夜想吃了,结果一吃就停不下来,她也觉得超好吃!
葡萄还是小时候的那个味道,清甜中带着一股葡萄的浓郁香味。还是老样子,拿起一颗,把蒂的那头放到嘴边,轻轻一捏,整颗葡萄就脱离葡萄皮,滑进了嘴里。
最美味的还在后面葡萄皮里面的一点汁,继续捏已经瘪的葡萄皮,使劲吮吸,葡萄皮里面的汁和皮上的果肉,一股脑儿都入了喉。正如元代著名女诗人郑允端的《葡萄》里写的,“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真的是入口清凉可口,回味无穷。
之所以喜欢这种葡萄,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种了四棵这个品种的葡萄。院子一墙之隔的是菜园,院墙外的四棵葡萄藤从院墙外攀爬到了院子里。院墙里一大片的葡萄藤、叶相连,密密麻麻地爬满了半个院子。
老爸做了专门的葡萄架,春夏时节,葡萄架下是一片荫凉。清代著名咏边诗人萧雄的《葡萄》“苍藤蔓,架覆前檐,满缀明珠络索园。”浓绿茂盛的藤蔓爬满屋前的藤架,缀着的葡萄如明珠一般,令整座园子都亮堂起来。夏日炎炎,我们的院子看起来却清凉宜人。一阵微风拂过,叶子随风摇曳,成串的葡萄颤颤巍巍,显得灵动可爱,热气腾腾的日子似乎也变得鲜活起来。
那时候,每个闲暇的午后,我都要搬凳子站到葡萄架下,透过午后的烈日,成熟的葡萄会成为透明状,看起来亮晶晶的。熟一颗就去揪掉一颗,很少等到成串摘着的吃时候。除非是太高,摘不到的,最后才有机会吃到一整串。
老妈看着我们站在葡萄架下,扬起的小脑袋,哭笑不得,说葡萄都是被我们捏熟的……
因为没有发现熟透亮的,我们就会去用手捏一下,软的就是熟了,硬的就没熟。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句耳熟能详诗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么多水果,能跟美酒和夜光杯一起上桌,因为说明对葡萄的喜爱,不光是现代,古人也是如此呢!
关于葡萄的的种植、培育、采摘、贮藏等有关的“知识”,汪曾祺在抒情散文《葡萄月令》中有详细介绍,从一月到十二月,带大家感受了葡萄年复一年丰硕的一程。
回到武汉后,一直想念那个味道。于是我又在网上找到那款贵州葡萄,快递过来居然一点也没损坏。还是那个味道,还是儿时的味道,恍惚间,似乎看见了儿时葡萄架下咬着手指,仰着头,寻找熟葡萄的自己……
网购回来的 完美,没压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