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话桑麻
(一)目睹村庄之现状
大家都感叹,现在的民风不如以前淳朴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前那种开放式的住宅,逐渐被封闭式的楼房取代,旧式瓦房拆迁,崭新平房开始崛起。现在的村庄整体面貌跟几年前已大相径庭。很多人外出务工,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往广东方向流动,村里留下一些老弱病残,以及众多的留守儿童。很多田地抛荒,很少人愿意在家耕地种田,农民的日子是贫穷而艰苦的,年轻人都向往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丢下课本,前往粤地“捞金”;而中年人因生活所迫,也都随大流南下。老人以及小孩儿,走不了,或是不能走,只好留下来守着那一亩三分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与人之间开始疏离,关系变得不那么和谐。新楼竖起,关门闭户更多的是戒备,人情往来也变得势利。平时基本都看不到人影,回到家就关起门来,拒绝与外界交流。碰面打招呼,止于点头微笑,没有过多的交集。各自忙着各种的事情,沉默不语。彼此似乎不再那么熟络亲和。
我天生就不是一个敏感的人,或者说我神经大条也不为过。然而这种人际变化并不是那么微妙到令人难以觉察,我能感知其中的质变。很怀念小的时候,那种人情来往的简单纯朴,不相计较。敞开的门户,满是阳光,新鲜空气,门对青山,目之所及可见大片耕地,以及耕地上劳作的隔离邻舍。谁干活累了,或太阳太烈,天气太热,就进来坐坐,父母都会招呼着来客饮杯水喝碗粥,享受这劳作之余的休闲时间,然后不免唠嗑一会儿。围坐在一起拉家常的人,时而激动愤慨,时而开怀大笑,家长里短,绯闻八卦。我那时候也经常凑到大人们的身边,听他们八卦各种事情,竖起耳朵捕捉一些好玩有趣的信息。
那时年少不懂这其中况味,晃眼就时隔十多年,如今回想这情景,亦是感慨良多。
真的回不去了,或许也不想再回去。现在生活慢慢变好,这点人情疏离的代价,我想,大多数人都担负得起,也大概不那么在意。“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已然成为“新农村”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二)几朵光芒
“民风”一词,在那些蜗居在家的日子里,会忽而发光闪烁。或许它从来不曾走远,只是隐匿在人性深处,不肯轻易透露;或许它就只出现于,它应该在的地方。
我家依然门对青山,户朝绿水,目光所及还是那片田野耕地。扛着锄头的人们偶尔从门前路过,大多时候也会打声招呼,唠嗑几句。
今年寒假,我妈妈把地里的小白菜收回来,晾晒之后做成酸菜,腌制了一大瓦缸,自家吃不完,天气转暖就要开始烂掉了,确实浪费。那会儿劳作的人们开始出动,到地里理荒除草,张罗着一年的春耕。从我家面前路过的人,都会跟我妈妈唠嗑,唠嗑着唠嗑着,我妈就会突然冒出一句“++(称呼),要酸菜吗?”那人就说“有吗?有多的话就给我一把。”“得啊!一会儿来拿就行。很多呢,都吃不完!”这对话使我想起有一次我在家的时候,家里种了一些豆角,长了很多,他们都不喜欢吃,只有我喜欢吃,但是我自己肯定也吃不完。然后,我妈就拿去送给别人了,大概也是这样的经过——先聊天唠嗑,末了来句“要不要豆角?”“要啊,给我一把,等会儿去拿。”这样,我妈一般都会把多余的蔬菜送给邻居。而邻居有时候也会给我们送来一些东西。比如有一次,家住附近的一位老爷爷,他种的葫芦瓜长了几个,然后他说不怎么爱吃这个,就摘了一个最大的瓜送给我家。我妈问我喜欢吃吗?我说不喜欢吃,但是喜欢这种葫芦形状的瓜。然后她就说,喜欢就收下吧,我就收下了这颗葫芦瓜。
如今,那位老爷爷已经不在,他的菜园就在我家门前,去年秋天种下的小白菜,来不及摘,还剩下稀稀落落的几棵,金黄色的菜花盛开,在风里摇曳,苍凉而孤寂。他不会再出现,不会再从这里路过,也不会再预测下期的六合彩开什么码。可我会记得他送过我一颗葫芦瓜。
有一个与我妈妈年纪相仿的阿姨,辈分比我妈大一辈,比我高两辈,我们称呼她为“六婆”。她家离我家很近,她不经常在家,外出务工,一年回来一次,今年过年回来了,经常过来找我妈妈聊天。她家没有猪,没有狗,也没有鸡鸭,剩饭剩菜没法处理,而我家养有猪,于是她就天天端着个锅,给我家的猪送剩饭。我家里有很多生姜,还有地瓜,我妈就叫她拿一些回去。她也不客气,拿了几个,很开心。
(三)家长里短
四叔是我的堂叔,他们一家都很好。自从跟那些亲叔叔们闹掰,我颇感人情冷漠,世态炎凉,连亲情都那么不堪一击,那么那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又凭什么对你好而不求回报?我已经不屑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那些恶劣的行径做出任何有失公允的评判,无论谁对谁错,都已经无可挽回。而四叔一家,让我感到很亲切。与值得相处的人相处,与温和善良的人往来。
三叔是我三个亲叔叔中与我家保持和谐关系的唯一一个,期间他曾与我爸闹翻过一次,据说争吵很激烈,他就像一个女人一样喋喋不休,把陈芝麻烂谷子都翻了出来,数落我的父亲。其实他是一个好人,偶尔也会讲道理。但他就是这样的性格,一个大老爷们儿,行为却更像一个农村大妈。那次争吵之后,兄弟俩疏离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不知道又怎么重归于好了。他又经常过来我家跟我爸聊天了。这样挺好。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们在烤火,我和我爸、我弟。三叔过来聊天,说起他们年轻时候的一些经历——在海南岛偷猪的糗事儿,还有在工地上的一些见闻。我和我弟就在那儿笑,我爸则抽着烟,听着,偶尔插几句话。其实三叔也蛮幽默的,那段岁月很艰苦,经他这样调侃式的叙述,就变得颇为有趣了。
(四)不是感悟的感悟
不管人与事如何变迁,只愿这温暖和谐的关系一直都在。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无论怎样与世隔绝,都离不开相互扶持,相互理解与相互信任。身处俗世的人们,终究无法脱离人群,离群索居。在内心深处,我们都害怕孤独,我们需要相互靠近,情感的纽带将我们联结在一起,无论是亲情或是友情。
其实街坊邻居之间,不需要用太多东西去维系,经常走动唠嗑,互相送一些瓜果蔬菜,就很好。我们都不缺物质,只缺精神。(额,缺钱另说)
细数这些美好的场景,我感觉仿佛又回到了过去,那种民风淳朴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熟络而温暖的情感,在太阳底下发酵,如陈年的老酒,香浓醇厚;如三月的新茶,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