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山水装进心中,与理想状态,保持观想的距离,来去自由!

2018-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清凉肆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

一物一数,作一恒河;

一恒河沙,一沙一界;

一界之内、一尘一劫,

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

临街一览无余的玻璃,这两天就要拆了,也许会改成一面更有安全感、更私密的墙,我努力适应着图纸上新的格局,思量着:到底跟生活保持一段怎样的距离,才是最恰当的距离

这种距离,是无形的。在清凉肆,一直是一扇玻璃窗的距离,窗外是人间烟火,窗内是清凉自在。窗外窗内,通透,不遮掩,也没有刻意的营造。虽然我们分享着生活的本来面貌,日常的维护空间的体验感,把生活美学的感悟,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但走进来的人都感觉完全置于另外一个不一样的空间,有人说是放松自在的、也有人说是不接地气的。

而我们自己最为清楚,跟生活的距离,经历从决意打破,到想要和解,再完全接受。不同阶段,更新着对“距离”的理解。这个恰好的“距离”,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不放弃对更美好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追求与仰望。

仕与隐,一直都是矛盾的。白居易的“中隐”观,获得了解决矛盾的途径,保持清净自然的心境,即使不逃离城市,也同样能达到隐逸的境界。

人间有闲地,何必隐林丘”。本心清净、心观万物,禅宗的思想与中国文人的追求达到内在的契合。白居易讲究生活情趣,也是一流的造园家,引领着中国私家园林进入到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壶中有天地”,叠山、理水、置石、花木,取意于自然山水,旷古深远。不一定把自己置于山水,而是把山水装进心中。与理想状态,保持观想的距离,来去自由。

禅宗的美学,日本推崇“侘寂”,表现了在时间流失后事物的本来面目,斑驳、不均衡、枯高幽玄、脱俗与静寂;

中国式的禅宗是“直观的探索人的本性的伦理学,是应对机智、游戏三昧、表现悟性的对话艺术,是自然清净、行卧自由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情趣的结合”(—葛兆光),它面对着事物当下的本来面目,不界定其所呈现出来的某种状态,变化和流动性是它的本质。在美学上我们看到深远、开阔、灵动的意境。

前者似乎保持着以物为本的美学的独立与纯粹,而后者交织着人性美学的真实与通达,这都是“真相”,拿捏着各自的距离分寸,呈现着不一样的美。

比如这一组即兴而置的画面

从胡杨林捡回来的枯枝,

随意流荡的白沙,

光线下金星闪耀,线条张弛有度的器物,

还有闯入的昆虫,草木……

东篱品茗,微风吹幽松

南溪赏石,晚霞惊白鹭

—  禅茶悟心

象外之象,如空迹飞鸟

言外之言,似顽石风流

—  学禅品香

器不起心,晨茶知三味

石不动念,拈笑于六尘

—  无为无我

函盖乾坤,皆从溪间来

五气朝元,全在一饮聚

  —  饮茶,饮茶

倪瓒画山,空山水不流

清凉制器,兴安香有韵

清凉肆,有空来坐坐

七碗至味,空持百千偈

一壶真趣,不如吃茶去

—  一期一会

一草一木,茶因缘合和

一山一水,器由色见性

—  禅茶一味

订阅电子版每日“清凉早安”日历

请加客服微信“qliangsi

每日七点,准时推送

或关注清凉肆公众号

回味过去一周的美好

温馨提示:每日日历,都可以设置成手机桌面

有 

器    

造 

清凉肆,感悟清凉自在的美

------------------------

清凉肆兴安会馆

【地址】上海黄浦区兴安路133号

【电话】021-63232259

【交通】(上海淮海中路妇女用品商店后面)地铁1号线黄陂南路1号出口,过重庆南路天桥左拐到兴安路,步行200米左右;开车至淮海中路雁荡路方向,雁荡路第一个丁字路口左拐100米,停车请往重庆南路高架下停车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