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比歇夫菩萨”的时间统计法 - 连秋叶上仙和永澄上仙都在使用的
遣唐君:
昨天第一天使用了“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收益非常大,刚才做了一个日复盘
沙僧:
我怎么感觉大哥都快成机器人了
是一台精准的机器人[捂脸]
晴天菩萨:
看着好晕[捂脸]
喜欢混乱的人
遣唐君:
这样记录,误差还差1小时32分
晴天菩萨:
看的我压力山大
遣唐君:
这样你就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精力,多少可用时间,是否该做取舍。
八戒:
不能完全执行怎么办?
遣唐君:
否则变成每天很忙,没有成果,自我感动
米力大仙:
把时间显像
遣唐君:
相信我,坚持一周,发现全新自我
主要是认识真实的自己
我会发现什么时间精力最好,什么时间失控
八戒:
这样更专注,还要给自己打气,
4月4日(今天)时间统计
遣唐君:
今天4点闹铃响了,4:51才开始学习
7点出门之前,只学习了50分钟
4点到7点之间有3小时,实际只用了50分钟
八戒:
我一天十小时不知所措。
这样记录很好。
还有六小时不是自己喜欢的
遣唐君:
所以,还是要专注,专注,再专注
因为可用时间少的可怜
八戒:
早上看了两小时新闻
遣唐君:
每日复盘,每周复盘,每月复盘
这样就知道真实的情况,自己的大数据
这样统计并不夸张。因为人活到80岁,其实只有3万多天。你算自己还剩下多少天
沙僧:
你这想法硬是把自己往机器人方面逼啊
八戒:
一完全执行,绝对很牛的。
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才行。
刚开始我也有会成为机器人的感觉,这样更多是在培养自己的效率吧。
很多牛人都在这样做。
铁扇公主:
机器人最好玩。
遣唐君:
其实并不是机器人行为,试想我们每天打开微信,看微信群留言,刷朋友圈,难道不是机器人行为吗。如果你用app统计一下,一定很吃惊。
原因是已经养成习惯,所以觉得并不是负担,而且沉迷于其中。
一个习惯养成至少需要100天。据说柳比歇夫,后来不这样记录就无法工作了。可见他也很沉迷,只是沉迷的不是微信。
那为什么主动统计就会感觉为难呢,因为还没有养成习惯。一旦养成习惯,不统计就会觉得很难受。
试想今天一天不让你打开微信,你会不会发疯呢。对,就是这样感觉,一种养成习惯后上瘾的感觉。
其实照样可以继续堕落,继续刷朋友圈,继续刷泡沫剧,继续发呆。只是随时记录每件事的开始和截止时间即可。这样一天下来看到自己到底干了什么,就很清楚该如何进行调整。
白龙马:
某种意义上讲,沉迷是一种专注态度
嫦娥:
心流呀
虽然只是第一天实践,但感受还是非常深刻的。
首先感觉特别像PDCA的刻意练习,又像德鲁克的“反馈分析法”的最小版本。
既锻炼的觉察力,时间感知能力,又提高项目控制能力,精准计划能力。
感知时间是一种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可以很清楚自己做事用多少时间,也完全能掌控马上要做的那件事需要多少时间。
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时间,也知道它们的去向,由此,你产生了意义感、安全感和满足感。
提高了断舍离能力,清楚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时间和精力,也就不再有妄念和执念。
随时记录情绪,对抑制情绪失控有好处。据说只要记录和观察情绪,情绪就会自己走掉。
不会困惑时间都花在哪里了,也不会再抱怨自己做事情的时间不够了。
深切地感受到时间是如此的狡猾,光阴是如此的易逝。尽管这样精细的记录时间,在第二天进行统计的时候,还是发现有1个半小时不翼而飞。足可见时间是多么容易逝去、多么难以捕捉。
难怪时常觉得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抢救”时间、珍惜时间的运动就势在必行了,否则,如果我们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那些失踪的时间加起来就不是几个小时,而是几年、几十年……
做了比平时更多的事,这也是最感奇妙的一点。并没有逼迫自己、并没有争分夺秒、并没有给自己一天的工作量以更高的要求,只是老老实实地记录下了每件事情所需的时间而已。
其实“记录”这个动作本身提高了做事效率。在无意识间为自己的每次行动设定了时间。比如,如果打算休息20分钟,就绝不会休息25分钟,而当我按照原计划休息了20分钟后,就已经感到满足了。
用更整块的时间集中去做一件事。本来在做这件事时想到那件,就把这件丢在一旁,而那件没做一会儿,我又转而去做另一件了。
可现在必须明确地记录下每件事情的时间,为了不增加记录和计算时间的麻烦,不再那么频繁地在事情之间转换,而是在做完这一件之后再做下一件。
在做的过程中,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在用一段时间来完成一个任务,并且这个任务的所需时间不是无限的,而是特定的,它将被记录下来。
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超前完成了任务,竟然赢得了更多的休闲时间,还可以把这部分时间利用起来做额外的事。超额完成计划,争取到了额外的时间而感到自信和满足。
以上记录统计时间的方法源于柳比歇夫。
柳比歇夫(1890年4月5日——1972年8月31日),82岁,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
柳比歇夫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从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到昆虫学等。业余时间研究地蚤的分类,还写过不少科学回忆录。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共写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
他常常到各地考察,三十年代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
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一九五五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三十五篇地蚤标本,共一万三千只。其中五千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三百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五倍。他对跳甲属的分类,研究了一生。
柳比歇夫在26岁时独创了一种“时间统计法”,通过记录每个事件的花销时间,通过统计和分析,进行月小结和年终总结,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计划未来事务,从而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
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建立在数学统计的基础之上,重点是对消耗时间的记录进行分析,使人们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时间利用状况,并养成管理自己时间的习惯。
简单地说就是要记录时间、分析时间、消除时间浪费、重新安排自己的时间。是个人时间定量管理的方法。柳比歇夫不断完善这一统计方法,并一直沿用了56年直到逝世。
下面是柳比歇夫的记录
地点:乌里扬诺夫斯克 时间: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
鉴定袋蛾–20分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 –10分
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1小 时25分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地点:乌里扬诺夫斯克 时间:1964年4月8日
分类昆虫学:鉴 定袋蛾,结束–2小时20分
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1小时5分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六页–3小时 20分
休息–剃胡子
《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5分
《消息报》–10分
《文学报》–20分
阿·托尔斯泰的《吸 血鬼》,六十六页–1小时30分。
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 《沙皇的未婚妻》 。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45分。
■ 时间统计法如何产生的?
柳比歇夫在年轻时(1918年),已经提出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
他善于统计,通过计算得知,为达到目标,需要比常人或现在的自己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他开始找寻方法。
他是逐步完善他的时间统计法的。开始,他只是充分利用事情间的空余时间做统计,后来对时间的需求越来越大,于是他不断完善自己的时间统计法。
他通过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考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循着能力的边缘前进,对自己能力的掂量愈来愈精确。这是一条永不停顿的自我认识之路。
最终,他形成了一套集时间记录,总结,计划于一体的系统化工作方法。这个方法包括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对于精力,他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精力旺盛和低迷的不同状态去安排计划,安排事情。
对于时间,他计算出一天可以用于工作的纯时间,用来完成自己的目标。
时间统计法成为了他生活的框架。他在回答自己朋友的质疑时说:我习惯了这种方法,没有它,我什么也干不了。这种生活的框架,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个人操作系统。
身体虽不好,但长寿,一生基本健康。因为他是根据自己的身体规律去工作,投入和产出达到了一定的平衡。他睡眠时间很长,有十个小时;他累了就去休息。这些对身体的投入,保证了他产出时需要的精力。
证明只有把才能集中到一个目标上,可以取得多么多的成就。
对自己的做事能力做到心中有数,为做计划时提供很好的参考。比如通过统计总结出自己看一本书需要3个小时,那么在计划时,就将预算中拿出3小时归这本书。
■ 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记录步骤:
1、记录。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准确地记录时间。
2、统计。对时间耗费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看看用于开会、听汇报、检查工作、调查研究、走访用户、读书看报等项目的时间比例有多大,并绘成图表。
3、分析。对照工作效果,分析时间耗费的情况,找出浪费时间的因素。
浪费时间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做了不该做的工作;
做了应该由别人做的工作;
做了浪费别人时间的工作;
犯了过去犯过的错误;
开会和处理人事关系时间过长等等。
4.反馈。根据分析结果制订消除浪费时间的计划,并反馈于下一时段。
■ 柳比歇夫日常事情所有时间分类统计
基本科研 –59小时45分
分类昆虫学 – 20小时55分
附加工作 – 50小时25分
组织工作 – 5小时40分
合计136小时45分
“基本科研”这59小时45分包括什么内容?用在什么上了?
分类工作 – 《分类法的逻辑》报告草稿 –6小时25分
杂事 – 1小时
校对《达达派研究》 – 30分
数学– 16小时40分
日常参考书:里亚普诺夫 –55分
日常参考书:生物学 – 12小时
学术通信 – 11小时55分
学术札记 – 3小时25分
图书索引 – 6小时55分
合计– 59小时45分
通过做这样的记录,柳比歇夫获得了精确感知时间的能力。花在什么上面,一目了然,误差不超过一分钟。
时间统计法不仅仅是记录时间的流向,还包含了精力管理,计划管理。
■ 柳比歇夫如何根据统计结构做计划?
计划有月计划,年计划,五年计划。
■ 月计划
先是通过时间统计法,了解到两个标准:
1、自己每天,每月能用于工作的时间有多少
2、自己做每样工作需要消耗的时间
以这两个标准,安排工作和活动。
每天分为必须活动,非必须活动。
睡觉,吃饭、这是必须的标准活动。一般约消耗十一二个小时;
非标准活动,即办公、学术工作、娱乐等,约占十二至十三小时,这是毛时间。
纯可利用时间是十小时,分成三个单位,或六个半单位。根据自己身体的节律,精神状态去安排工作、活动进行计划安排。
每月预算三百小时,总结、计划占百分之一,顶多百分之二,即三到六个小时。
计划就是挑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各得其所。
■ 年计划
总结完上一年,就该制定下一年计划了。下一年计划是根据柳比歇夫提出的任务大致安排的。
■ 五年计划
除年度计划,他把一生时间,制定成一个个五年计划。每过五年,把度过的时间和干过的事分析一通,做个总的鉴定。
■ 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记录原则
柳比歇夫根据自己的工作和身体情况,总结的几条规则
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不同内容书籍交替着看
睡的多,一天十小时左右
累人工作和愉快工作结合在一起
这几条守则是按他自己生活和身体的特点拟定的。
时间统计法只是一个旁观者,只负责对正常工作、生活所用的时间作如实记录。也就是说,你可以浪费时间,只要把所浪费的时间如实地记下来就可以了。
时间不再是一个物理概念,而是一个道德概念。
柳比歇夫做时间记录、时间总结,看起来像做汇报,实际上是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感以及对时间的责任感。也印证了那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柳比歇夫热爱时间,珍惜时间,把它看成是进行创造的条件。不但尊重和热爱现在,而且尊重和热爱过去。强烈感受到时间与时间之间的联系。
他为自己订出了一些道德上的禁令,规定了使用时间的道德限制。在什么地方有权使用时间,什么地方无权滥用。
他坚信,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能乱用到怄气上,不能乱用到竞争、角逐和满足虚荣心上。
对于人,不应当有什么坏的、无用的、多余的时间,也没有休息,所谓休息,是两种工作的交替,就像莫法特休息法。李敖是通过拖地,做家务调剂自己的工作,当做锻炼身体。
时间上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天24小时,谁也不能多一小时。一个人的时间有限,利用有限的时间过好自己的一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时间不是可怕的东西,相反,只有我们和时间做朋友,才是更好的生活方式。
作家尤金说:古井平日里总是默默地,只有当你口渴了向它掏水河时,才发觉里面的水是那样甘甜和滋润。柳比歇夫正是这样一口“古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