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16款app帮你实现智能手机的终极形态(Android)
我们总是在畅想未来手机的终极形态。回顾2016年,“概念机”也成为各个国产手机厂商为了抓住消费者眼球的新卖点。然而,我们对于一款智能手机的终极想象似乎变得有些肤浅:近几年手机硬件的发展越来越快,但革命性的交互方式和功能创新却越来越少,就连锤子手机一些系统功能上的痒点创新也成为了我们仅有的聊以自慰的谈资。
什么才是智能手机的终极形态?
10周年的iPhone 8? 终极手机?
在我看来,智能手机的终极形态并不仅仅是指它的外在形态,更是指它的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从20世纪末的通讯工具,到iPhone诞生后开始真正普及的多媒体工具,又到后来移动社交和移动资讯爆发下演变的信息媒介中心,最后到近一两年由移动支付和智能家居所推动起来的移动服务平台等等。智能手机正在以超越手机固有功能的姿态,不断成为更为核心甚至唯一的数字生活个人管理终端。而这,才是一款智能手机真正意义上的终极形态。
当然,无论是从目前智能手机的物理形态(AR才是未来?)还是从硬件水平来看,现在离最终“一机掌控生活”的时代或许还有一定距离,不过随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和工业科技的飞速发展,现阶段的一款智能手机究竟已经能达到终极形态的什么程度,能串联并管理好数字生活的哪些方面,却是一个很值得探讨和分享价值的实验。
于是当2016年4月我终于将早已力不从心、伴随了自己三年的大法Xperia Z换成了HTC 10后,便开始了这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分析
现如今一般人能和数字信息接触的生活部分主要分为——信息获取、工作学习和生活管理这几个方面。所以手机的最终形态也应该是尽可能覆盖到这几个方面来管理和辅助我们的生活。我决定通过搜集、体验、优化三个步骤,以自己的HTC 10(拥有极度原生的“定制系统”)为硬件平台,结合各式优秀app为软件服务,来探索手机功能的拓展。
实验方案实验结果
经过一年左右的体验后,现在我就以自己的生活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围绕16款app设计的“手机终极形态”解决方案。(其中很多app是和别的app配合使用的,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系统操作自动化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得不说,现在智能手机系统的智能化其实依旧偏低。乔布斯(或者说苹果?)的伟大在于通过“触摸 + 多点识别”将手机的交互方式带领到一个新的纪元,但近几年来虽然iOS和Android不断升级,其背后的交互逻辑其实跟古董般的Windows 95并没有本质区别。一个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即操作复杂度)标志着其智能化的程度(这就是为什么近几年语音助手越来越火,因为它极大地降低了获取服务的复杂度),因此我选用一些第三方的app在一定范围内来提升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从而为我之后的软件服务体验打好基础。
文字信息的终极处理:
从左到右:Clip Layer,Easy Copy,Clip Stack,Type MachineClip Layer&Easy Copy:Clip Layer首先提升了我获取文字信息的范围,即使我屏幕上的文字无法选中复制,Clip Layer也可以通过扫描全屏的方式让我自由选择段落复制;Easy Copy则可以迅速给我提供这段文字信息的可能处理方式。
Clip Layer & Easy CopyClip Stack&Type Machine:面对手机上需要处理过的众多文字信息,及时地备份与方便地再次使用同样必要。Clip Stack可以将信息自动保存以备再次使用时可快速操作,而Type Machine可以做到自动保存所有文字工作的内容和录入过程(可以设置白名单),既免去了意外丢失文字的风险,也方便日后查阅和再加工。这套app组合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我对于任何文字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系统模式的终极运行:
从左至右:MacroDroid,IFTTTMacroDroid:手机情景模式的自动化切换:
每晚定时进入睡眠模式,调低屏幕亮度,开启护眼、静音,早上自动恢复
自动进入低电量模式,关闭自动同步、定位等功能
…
IFTTT:一切网络服务的自动化运行:
不同社交应用的信息同步(例如Instagram和微博)
日历日程的同步
自动提醒我带伞防雨
…
信息获取集中化:
Pocket我平时经常要从很多app中获取不同类型的资讯信息(如QDaily、RSS、MONO、微信公众号等),但这些应用推送信息的时间点却十分分散。为了不打断平时的学习(本人大二狗),并且更高效地吸收碎片化信息,我采用了Pocket配合粗读收集+精读归档的阅读办法:
1. 每天固定时间(早餐时、上课路上和课间)打开资讯应用,浏览一下各个文章的标题,将那些感兴趣的文章统一收藏到Pocket,如果光看文章标题无法定夺,那么就打开文章简单读一下文章前几段看是否有价值收藏;
2. 在充足休息时间(午休、晚上自习完后)打开Pocket,精读一天下来收集的文章,将看完后认为有收藏价值的文章分类归档,剩余的删除;
3. 有些应用并不支持分享(例如微信的共众号文章),或者分享到Pocket比较麻烦,就可以利用我在上一个部分里介绍的Easy Copy来实现:因为任何这类应用都至少支持复制网址,那么就可以在Easy Copy里添加“保存到Pocket”的快捷方式来进行网页文章的收藏。
利用Easy Copy将感兴趣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收集到Pocket通过Pocket这款app配合“粗读收集+精读归档”的阅读方法,就可以使得吸收碎片化信息的过程反而变得整体化,更不易因为信息而打搅日常安排。
工作学习可控化:
从左到右:(OFFTIME),Habitica,Habits
当手机在我们生活中所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变得对手机过于依赖,反而给生活工作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和拖累。而合理利用优秀的GTD app则可以做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帮助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价值的事上。
(OFFTIME)作为一款专制手机依赖症的应用,在Android上以其丧心病狂的权限强度闻名,能够很好地帮助我在学习时集中精力。同时其详尽的手机使用情况统计也能让我及时了解到自己使用手机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哪里,有哪些app的使用时间可以进一步缩减。有关这款app的详细体验可以看另外一位少数派朋友写的这篇文章。
Habitica和Habits的组合则是一个督促我及时完成任务、逐渐培养良好习惯的有力帮手。Habitica利用RPG游戏的模式让我能在培养习惯和完成任务时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从而鼓励我更好地坚持下去。但它的一个问题是无法统计我的习惯培养过程,分析我习惯培养强度的变化。在这一点上Habits这款app就能很好的弥补上:同一个任务Habitica鼓励我坚持,Habits记录我坚持的天数和强度,强强联手让我进步更快。
Habitica & Habits财务账单的清晰管理:
网易·有钱作为一名每月生活费不多,但又想做到“要剁手时安心剁手”的大学狗,将自己的收支帐单记录清楚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每个月生活费都花在哪里,从而得知如何下手省钱。但记账的app那么多,推荐的文章那么多,为什么大部分人还是坚持不下来?曾经我试过五六款不同记账app也没成功,后来发现其实主要原因有2个:
1. 几乎所有的记账软件都要手动录入,这样每笔消费的记账便捷性和精细度就成反比:你要想记录消费类型、账本等信息越详细,你要在记账app上花费的时间就越多,再加上每次消费后不一定有时间立刻记录,时间长了自然不容易坚持下来;
2.大部分人的资产其实是比较分散的,资金的收支和流动非常复杂。现在很多记账app对多帐本记账的功能支持的并不是很好,而记账如果不能全面、清晰,那么效果不佳同样不容易坚持下来。
后来我在快到2016年年底的时候发现网易·有钱这款app支持银行卡和支付宝自动同步,而且最新版还支持自动去除重复账单,因此比较轻松和自动化地保持一份清晰、详细的财务账单。
网易·有钱账本同步界面和财务统计界面手机数据的全面备份
最后,手机要想作为数字生活个人管理中心,必定会存有大量个人信息,因此做到手机数据的全面备份非常有必要。(我知道iPhone用户看到这里一定笑了,如果有的话)
应用备份:
酷安利用酷安(Android老司机应该都知道)的“新建应用集”功能可以备份自己的应用列表,与账户同步,这样如果换了手机的话就可以再把应用下载下来。
短信、联系人、书签备份:
从左到右:Super Backup,Google Drive
利用Super Backup可以定期将数据传输到Google Drive,当然如果有的朋友无法**上网,也可以选用国内的百度云盘来代替部分功能(如果你放心的话)。
照片备份(文件同步):
从左到右:FolderSync,OneDrive由于我购买了正版office 365套装,所以OneDrive拥有1TB的云端容量,而FolderSync(链接为Lite版)可以按需选择手机上需要自动备份到云端的图片文件夹,实现点对点备份到windows上OneDrive下的指定文件夹,同时也支持设定“仅WLAN上传”和“尽在设备充电时上传”等人性化(进阶)功能。手机上安装了OneDrive也可以及时查看电脑上OneDrive文件夹下的文件,和手机的同步照片,还可以免去手机因为存储大量照片占用太多空间的问题。
FolderSync拥有详细的同步设置功能另外我用的一些其它应用例如Journey、Action launcher、Habits等也可利用FolderSync将应用数据定期自动备份至Google Drive。
这样我的手机就能做到公共文件与OneDrive实时同步,手机独有数据即时备份Google Drive。
*关于ROOT和应用购买
我在探索智能手机终极形态的过程中所用到的app都不涉及手机ROOT,需要收费类功能的软件我也都是购买的正版或内购(部分应用需要Google服务框架支持)。关于为什么不采用一些支持root的app,我是这么认为的:
1. 自Android6.0以来,随着Android系统本身的可用性和封闭性不断提升,再加上很多国产手机系统外和部分不作死的国际厂商定制系统功能越来越完善,ROOT不论是从实用价值还是从发展前景来说意义都大不如以前;
2. 自从近几年以来,国内支付宝为主和国外Apple pay为首的移动支付变得越来越流行,手机数据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要,而ROOT对于保障Android手机安全性无疑是一大隐患。
对于正版应用购买,我只想说:享受应用的正确做法不就应该是支持正版吗?
总结
经过将近一年的摸索和体验(对,其实并不能称之为实验),至少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给大家分享的app集已经是(在国内生活)最出色比较完善的“Android手机进化”解决方案了(不敢说大话)。但我也要说,数字生活归根结底还是生活,如果你对生活没有一颗炽热的心,对你的现在和未来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那么下载再多的app也无法提升你的工作效率,购买再多的数码产品也只能成为一堆满足你的物质欲望的宅物。希望各位不论是在过去买的,还是在将来要买的手机或其它数码产品,都能“进化”成真正提升生活质量的“终极形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