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社会和解,与自己和解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与过去再见,迎向未来,这是任何一个人都在经历的事。但很多人都陷在局中,无法自拔,一次一次陷入遗憾与痛苦的怪圈。往事种种,环绕四周。所以拒绝面对现实环境,生活永是止步于过去。
归根结底,是没有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内心的关系。
现在的社会已不是那个熟人组成、世代不变的乡土社会,而是一个迭代迅速、不断变化的新时代。78年改革开放后的那一批年轻人,趴在社会浪潮的井沿望了一眼,而70、80、90年出生的那一代人,他们需要爬出乡土社会,或求学,或务工,或经商,一点点地抖掉身上的泥土。
但时代太快了,所处的环境在变、身边的人也在变。每个人成长的社会环境路径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人总会怀念那些让人感到很舒服的环境,而拒绝面对新的环境,懒得认识那些性格、特质、思想与自己原来生活环境不同的人。
人,没有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或者说人的变化跟不上社会的变化。这样,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
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在提高适应能力。首先接受这个环境,所有发生的事都是该发生的事;其次观察所处社会环境的规律;再次确定自己在这个社会环境中的位置,时常问问自己:你是谁?你在哪?;而最关键的是接受失败,把失败看作是一件平常事。
这是我所经历的,也是我所面对的。我与社会也在不断地碰撞,有的时候我就堕入了社会的黑暗面,有的时候我又以居高临下的审视目光看待世俗社会。我是塔拉的逆生长,是高中时代的希特勒,是大庭叶藏,也是丁元英。却不是年轻时的韦尔奇,老年的福贵,不是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也没有罗曼罗兰笔下的英雄主义。
我希望与读到这儿有同感的你,与世界对抗的你,放下高傲,放过过去的你,让往事如烟,与社会和解。
第二是个人与内心的关系。我们的内心中要有一条线,可为和不可为;能得和不能得。换句话说,我们要有自己的价值观。行事之前,先问问自己的内心:我能不能去做?这就需要我们向别人学习,多读书。这样就不会形成扭曲的价值观。
从内心出发,认识我们自己。不要带着别人的偏见,也不要带着自己头脑中错误强化过的自己,而是要直面现实去认识自己。因而可避免被外界的不必要的烦恼包围,陷入无助的漩涡。
人,应该是愉悦的。要和有趣的人,去做点快乐的事,莫问是劫,还是缘。也应该是自信的,不管面对什么,面对谁。我很喜欢雷军的一句话:“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这两点与诸君共勉。
……………
人,要与自己的内心和解。你就是你,你未来如大鹏翱翔九天是你,你未来碌碌无为、忙碌一生还是你,无论如何,你都是你。人生不管遭遇什么,都要快乐的渡过一生,怀疑没用,抱怨没用,自责也没用。身体和内心需要融合。既要洞察万事万物,又要独善其身,和自己的内心生活在一起。个人的世界不是一个已经形成、固定的世界,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世界。
归结起来,人,要合于道。无一人可凌驾在道之上,诸神佛都要合于道。在滚滚历史长河中,无数风流人物闪耀。但至今日,风流人物都已泯灭,留存下来的不过一个名字而已,唯有道永存。道不可道,因为它包罗万千,教育/孕育万物;道可道,如事物发展之规律,得失之道,生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