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班主任可以“治病”
“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为:在需要与人接触交往的场景下,出现不相称的恐惧害怕,使自己的表现显得很突兀,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实际的交际水平。”
“社交恐惧症的核心是怕人。”
原来社交恐惧症真的是一种疾病,而且是真实存在的!
想起学生时期,在陌生的社交场所,或者要准备认识新的朋友,内心总是会有莫名的焦虑。朋友们提及刚认识我时候的印象:说话一句话不超过三个字;以为我是特别内向的人; 觉得我这个人有点“高斗”(粤语谐音,意为高傲。
回想起这些真是有趣。
后来,因为当了老师,尤其是做班主任,多了很多与家长交流、学生谈心等等的沟通的机会,“社恐病”好了很多,这个病基本达到了可自行休养状态。
当了班主任后,把“病”都治好了。
当班主任不仅能治病,还提高了一颗心的敏感力--感应他人情感,“火眼金睛”的能力逐步提升。
刚做班主任的时候,与学生总是站在对立面,想问题总是从“我”的角度出发。
“我真搞不懂,你怎么又这样呢?”
“我真的不明白,昨天刚答应我说改,今天怎么重复犯错了!”
“我真是不懂你,就不能好好反思一下吗?”
一发现学生犯错,我的情绪难以控制,大发雷霆,就像一串点燃的鞭炮。
一次,学校的校工走过,刚好听见我在批评学生,回来和我半开玩笑说:“平时看你可可爱爱的,觉得你很温和,想不到你原来会对学生发那么的火 。 ”
我苦笑道:“不要怀疑一个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脾气,我觉得需要去念一念《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
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真是苦不堪言,情绪很难控制,肝火旺,还很容易焦虑,一味天真地想要靠所谓的“威严”镇住学生。这样就会导致,你的班级管理很累,还成为了一名“不得民心”的“母老虎型班主任”。
我决心想改变,一是为了身体--经常生气会让身体间接产生很多“毒素”;二是,觉得学生太可怜--自己也是学生成长过来的,不想成为令人讨厌的教师。
这时,我开始看书,印象最深刻的是王晓春老师的《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学生个案诊疗--让教师更专业》 。
当初班级有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学生一一小风,欠交作业的次数越来越多,后来碍于 面子,不想让班级的同学看到自己的“真面目”,有一次在我追问作业的情况下,故意找借口不来学校,好不容易来到学校后还上演了一出完美的“逃校计划”。当时,校长还和我去社区调看监控,发动没有课的老师满世界的找。在这个过程中,我十分的自责,虽然当时校长给了我善意的安慰,觉得不是我的问题,但是我难辞其咎。因为这是我的学生,他的问题 就是我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
在此之后,我开始读王晓春老师的书,在《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这本书中,我学了一点关于个案诊疗的皮毛,在小风身上进行了尝试,为他建立“心灵档案”-一画心中果树、画全家福、画五项图、回忆早期记忆、词语联想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焦虑和低落的心情一扫而空,每天都在记录,并最后用不到一个星期多的时间,竟然以小风为素材,写下来一万多字的论文。这个论文写得一点功利性都没有,不是为了评奖,也不是为了投稿,纯粹就是带着研究的心态、学习的心态写的,所以写得很 流畅。在写的过程中,我对小风也越来越了解,并采取了适当的方法教育,最后小风在此后再也没有出现欠交作业(极少次出现“偷工减料”),成绩也有了进步。我在此赘述,并是不想说自己有多厉害,像我一个只做了两年的班主任,不足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我只想表明,原来带着研究的心态、学习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看待问题,所有事情好像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当人的心平静下来的时候,自身的观察力、敏感力、共情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王晓春老师说,光有爱是做不好班主任的,要懂得科学的精神,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学会寻找事物的客观规律。
从那以后,当学生做错事情,违反纪律时我还是会忍不住对学生生气,但是频率大大地降低。一个不懂得管理情绪的人,会容易做错很多事情,一步错,步步错。
我学会了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学会了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平等的交流。不要忽略心灵的力量,人与人能心灵的交流可以解决很多事情。
懂得了班主任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多走进学生的家庭,重视家访,当看到个别学生的家里“家徒四壁”时,看到父母对孩子的看法时,会顿时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恻隐之心就是这么来的。
感谢做了班主任,不仅治了“病”,还练就了许多“超能力”。
这只是个开始,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
愿我能永保一颗学生之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97975/f57168f6e367be0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