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谈做人,事在人先

2024-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金错刀618

我们的很多烦恼,是在人和事之间琢磨错了方向。

                                            ——周国平


胡宝林曾在《做事与做人》中写道:“我这辈子走过最大的弯路,就是听了一些人的话,觉得做人比做事重要。”

原来他刚参加工作时,在家中长辈的建议下,给单位领导送了自己家乡的特产。谁知不仅没能拉近关系,反而让领导觉得他只会溜须拍马、难堪大用。

直到后来做成几个大项目,才扭转了自己在领导心中的形象。

常把情商挂在嘴边的人,在人情往来的小事上尝到过甜头,就容易忽略对自身能力的提升。反倒是不谙世故的人,能够专注自己的事业。

董宇辉刚参加工作时,有过一段难熬的时光。同事讨论课题时不带上他,跟他对接的客户,总是对他百般刁难。交上去的材料,领导没看两眼就丢还给他。

他觉得是自己情商太低,所以周围人才不喜欢自己。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暗暗记下每个人的喜好,尽可能讨别人开心。结果,却是收效甚微。

无奈之下,他只好埋头于自己的工位,独自备课、钻研教材、苦练普通话。

直到有一天,他的课广受家长好评,他的发音得到同事认可,制作的课件被领导当众表扬。他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成为课题组里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我很认同乔布斯的一句话:跟高手合作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很少需要迎合他们的感受。

换句话说,一个人情商很高,不能证明这个人很优秀。反而恰恰说明,他其实很少和真正优秀的人同行。

因为越是优秀的人,越是在意能力的大小,而非情商的高低。

年轻时以为,揣摩人性、通晓世故是必不可少的人生智慧。经历的多了才明白,把事做好是更可贵的品质。

生活不是请客吃饭。把迎来往送的时间用来专注事业,才是成熟的人最清醒的选择。

注:本文来源于今日头条洞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