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缠的意念,全息的生命
无量心,生福报
无极限,无极限
生息息,爱相连
为何君视而不见 ,规矩定方圆。
──刘德华《悟》
想要建立纠缠的意念的概念。
我们需要一个综合了物理、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模型。
在物理上,我们必须处于一种支持超越常规时空界限连接的媒介之中。
在神经科学上,意念必须对该媒介极其敏感,且在该媒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在心理学上,注意力和意图的过程应该对意念如何在这个媒介中“导航”起关键作用。
我我们眼前的物理环境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由量子组成,自大爆炸以降直到今天,它们一直以纠缠的方式和其他量子发生交互。量子纠缠随着涉及最初量子状态的粒子数量的增加而呈现指数式增长,而这些纠缠的粒子的数量在理论上没有上限。如果是这样,在最根本的层次上,宇宙可能就是一张巨大的粒子网,在这张网中,粒子可以保持相互接触──不但能跨越距离,也不需要任何时间,甚至不用交换能量和信息。
如果斯塔普等人对意念/身体的量子连接的看法是正确的,那么人类经验确实是量子现实世界的一部分。
玻尔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量子力学宇宙中,而经典物理则是这个宇宙动态的高度近似呈现。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有诗云:“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宗白华翻译),布莱克的诗句暗示了纠缠的意念是如何感知这个世界的。
在弗兰克·赫伯特的科幻小说《沙丘》中,作者对纠缠的意念做了一番非常诗意的描述:某种海森堡式的不确定性干预进来,揭示了他所看到的情景的能量消耗(量子坍缩),同时改变了他看到的东西。他现在看到的是一个时间节点装置……其中会聚了各种可能性。哪怕最轻微的动作──眨一下眼,说一句无心快语,错放了一粒沙──都会撬动横亘整个世界的杠杆……
我认为,布莱克和赫伯特的描述指出了解释意识纠缠的正确方向,我们的意识/身体与宇宙保持着非常密切的交流。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巨碗里,巨碗中盛满晶莹剔透的果冻,我们所做的任意摆动──每次移动、每个事件、每种念头、一声叹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整个果冻都会颤动。
由于我们存在于这个“非定域性果冻”之中,我们的意念/身体已经与他人思想、远方的物体和所有其他一切处共存,那么,心灵感应就不再是一种神秘的“意识力量”,而是对纠缠的现实世界的惊鸿一瞥。
这样看来,感应也许根本不涉及信息传递,也许它只是纯粹的“关联”,意识/身体的行为如同一个量子物体一样。想象一下,我们的意识/身体对整个宇宙的动态很敏感,我们可能会对之做出反应的事件在数量上是惊人的,所有时空上事件可能都与你有相近对接。蝴蝶效应。
纠缠的意识我们无法形象的表述,可以说它是一张网,一个膜,一个场,它更像我们我们常说的“心量”,心量犹如宇宙时空,心量广大无边,没有任何东西在你的心量之外,有无边心量,那你就可以横亘十方、竖穷三际,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了。日月星辰、浩瀚宇宙、山河大地、花鸟鱼虫,所有的一切生命、存在都在你的心量之内。刘德华在《悟》这首歌的词中写到“无量心,生福报无极限,无极限,生息息爱相连,为何君视而不见 ,规矩定方圆”,“缠绕,欲望的思念……障眼,人心渐离间……”我觉得华仔使用了“无量心”“缠绕”“障眼”等词都是悟道了我们这颗“无量心”的极高境界。
正是我们每个人拥有广大无边的“心量”,所以,我们对与我们心量相应的诗词就倍加欣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我们再来整体感受一下具有纠缠意识,拥有大心量的苏东坡,再来欣赏一下他的《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东坡的大心量,是古今大家喜欢他的人最多的原因吧。
庄子的大心量。
一个拥有全息宇宙观、内心世界丰富、内在自我满足感比较强的人,是不屑于在琐事上进行辩论解释的,他也不太愿意去刷存在感,多一点儿也不觉得多,少一点儿也不觉得少。
为了说明这点,庄子设计了一个故事,主人公是尧和舜,舜是尧的接班人。尧做皇帝的时候,舜就在他旁边辅佐他。有一天,尧跟舜说:“我一直想把宗、脍、胥敖这三个小国给灭了,每次上朝的时候一想到这几个小国还没灭掉,心里就觉得不舒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舜说:“这三个小国的国君,就好像生存在蓬蒿艾草之中,您何必放心不下?过去听说有十个太阳一同升起,普照万物,更何况大道的光辉更胜过太阳。”
你的格局和你所处盘子的大小,决定你心量的大小。
舜真正想说的其实是:“哥,您多大的人物啊,还为这点儿小事烦恼?您是与大道同齐的人,您就像是同时拥有十个太阳的能量场一样的人,怎么会为这点儿小事而烦恼呢?”
一言以蔽之,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是因为内在所拥有的还不够多,甚至包括内在的成就感和烦恼都不够多导致的。把自己放在一个大格局里,事就变小了。
庄子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将其自由自在的道家逍遥观,展现的淋漓尽致……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阅尽千年时空,看遍芸芸世事。
如果你的内心里面拥有巨大的信息储存,可以WiFi、5G甚至8G上网,你和整个大道背后的那个云端的无量数据库是随时保持通畅的,你还会卡在一个网页上吗?
所以,我们的生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拈出一花,就是全体。就像现代的“激光全息照片”一样,其中任何一个小小的部分,都包括了整张照片的信息。“克隆技术”一样,任何一个体细胞都包含着你的全部生命信息。我们是宇宙的体细胞,我们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我们可以与宇宙、万物“相应”,正如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音声相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这一点正是阳明先生“心学”立宗的核心观点“心即理”,也是陆九渊提出的“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的内涵所在。一切形,都是心之影(心的感应导致万物坍缩而成的影像,就像手里、电脑的屏幕,将无以记数的电磁波携带的信息坍缩成粒子影像一样);一切声,都是心之响。一切古圣先贤,乃是影之端者,一切圣贤言教,乃是响之顺者。即为“同频共振”。总之,它能遍满一切事物,它从来就“无毫发之修正”,也“无刹那之弛散”,这才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或许有那么几次,如果远方的亲人身处险境,关注着亲人的无意识都会向你的意识部分发出警告,你会有异样的反应,我们把它理解为“心灵感应”,今天,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量子的纠缠,真实的关联。在非常场合,对于其他人发生了什么事,你也许能获得可靠的感知,类似醒着做梦,触发这种感知的东西确实来自他处或者他时。这就是纯粹的关联,也就是说,在一个整体性的媒介之内,我们总是联结在一起。由于不存在分离的部分,因此也就不需要发生信息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