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的是什么?
你有没有遇到下面的情况:
故事一:
在超市里,父母因为买玩具,给孩子买零食发生争执,孩子想买,哭,大闹,父母也特别烦躁,不满足吧,孩子在公众场合这样大闹影响别人,满足吧,吃多零食对孩子身体不好,也怕太惯着孩子。
故事二:
一对情侣,女生说:“老公,你看这个包好不好看?”男生正在打游戏,说:“嗯嗯嗯,好看好看好看,你说好看就好看。” 女生就火了:“你看都没看就说好看,整天就知道打游戏,一点都不关心我,那么喜欢打游戏,让游戏当你女朋友呀”
故事三:
过年回家,今年囊中羞涩的你,什么也没给父母买,吃饭的时候,你不好意思的低下头,都不敢正眼,看父母的眼睛。 父母有些抱怨说:“你看隔壁家AA今天又是买车,还准备在XX买房,你也在外面这么久,不知道在忙什么,啥也没有,过年身上连点钱都没有”
你被激怒,“我不就是没有给你们买东西吗?别人家那么好,让他来当你的儿子呀.” 怒吼后,自责,愧疚,的泪水淹没了你,也淹没了与父母的关系。
你有过类似的情景吗?对方那么强烈表达自己的需求,有没有一瞬间,真的以为他们想要的就是那个东西,而满足这个玩具以后,有没有发现,下一次,又会想要另外一个玩具,另外一个包?
他们当下需要的,真的是那个玩具吗?那个包吗?那个车吗?
【我的故事】
小的时候,
我很喜欢白色的衣服,
因为特别喜欢下雪,
但是白色特别容易弄脏,
无论我怎么保证,
妈妈都看不见,
我这种特别想要的需求,
妈妈说,白色很容易脏,不买
后来,妈妈拗不过我我的脾气,
给我买了那套纯白色的衣服,
真的像雪一样白,
到现在我都都记得那个时候的开心。
我以为开心的是我得到了那套衣服。
(同样的事情)
小时候还有一个心愿,
就是看电视里面,
那些漂亮的芭比娃娃,
可以给她们换各种衣服,
还有打扮她们,
画美美的妆,
心里想,
如果自己要是有一个芭比娃娃就好了。
然而,
这个需求我没有告诉父母,
也没有告诉其他任何人,
一直到现在,
前几个月看到一家店里有一套芭比娃娃,
在打折,
那种小时候的喜欢,
未被满足的需求似乎一下被激发出来,
把身上剩的几百块钱,
买了那个芭比娃娃,
当时,
我特别开心。
我觉得小时候的那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被自己满足了,
然而,开心没过多久,回到家,
我把它就放在了柜子上,
直到几个月后的今天,
刚刚抬头突然看到柜子上的芭比娃娃,
心里无任何的喜欢与波动,
甚至连包装都不想拆开。
按理说,我得到这个东西以后,
应该很开心,为什么我的开心,
只持续了当下那几分钟而已。
而小时候,
妈妈答应给我买那套白色衣服的开心,我到现在都记得,就算现在想起来,我都依然开心,觉得温暖。
原来我的开心,不是因为我得到了那套衣服,我开心的是,妈妈看到了我的需求,当时她看见,我心里需求多么强烈,多么想要,我的需求得到了回应。
芭比娃娃,我得到了这个东西,内心却没有一个开心的持续情绪,因为在那个当下,没有人知道我的心里需求,我压抑了需求,而长大的时候,那个被压抑的需求,就会自己想要办法去满足,而这个时候,大脑不是一种情感回应了,而是因为某种需求被压抑,没有得到满足。
而产生的报复心里(我自己命名为报复心里)不断需求外界刺激,来满足自己,而这种满足是短暂的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用提出物质的需求,通过满足物质,来证明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男女关系,子女关系是良好的。
而证明爱的方式有太多了,
看见,跟回应对方的需求,情绪,倾听,就是爱的证明。
所以回到前三个故事,
回到对方向你提出一个需求的时候,
尝试一下,
停下手中的事情,
保持一个平等的姿势,眼睛,身体,都呈现一种,
我在听,听见你的需求,必要时加上共情的语言。
试试,会有不一样奇妙的事情发生吗?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停下来,倾听,那些你在乎和在乎你的人了?】
你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