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谈成长励志想法

毕业就失业?说明你还不明白这五点

2019-06-20  本文已影响2人  叶脉书签8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能力迁移》。

这本书是由美国普利策奖得主、福布斯杂志特约撰稿人乔治·安德斯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解读过书中的部分内容,这次我们继续分享书中关于大学生想得到理想工作,需要提前做好的5件事。

①『多讨论,少讲座』

在学校,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就是上课,听老师讲,听老师说,所以非常被动。在学习之余,学校也都会开设一些讲座或讨论等形式的学习方式。我们在自主选择时,要多参加讨论形式的学习,对于讲座只选那些感兴趣的就够了。

因为,讲座和上课的形式差异不大,而讨论能更大程度地激活大脑中的固有知识和记忆。尤其是针对具体问题的讨论,比如如何做好学生会管理、如何组织好一个户外活动、如何设计班级年会,在和不同人的思维碰撞中,总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这种收获不仅能让我们印象深刻,而且能迁移我们的思维,扩展视野。

②『选修课的门道』

社会的发展速度直接决定了学科的变化。几年前,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还相互独立,可现在这些课程已经相互融合,形成了新学科:认知科学。类似的融合还在不断地演化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选修课时,尽量选和自己相差较大的学科。

如果你的思维总陷在一种学术领域,它就会阻碍你的能力迁移意识。而多学科涉猎,能让你了解其他学科的构建方法和思维方式,它们都让你的思维在不同课程中互相迁移,起到思维锻炼的效果。一旦走上社会,有多学科学习经验的学生表现出了更好的适应性,因为社会工作基本都是复杂性工作,单一思维难以应付。

③『关注学校的就业和实习数据』

多数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或入职后表现出的迷茫,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关注过学校的就业和实习数据。因此,他们不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楚行业的发展动向,迷茫在所难免。

大学期间,学生的任务一方面是学习专业课,另一方面就要有意识地做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样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除此之外,只有通过学校的就业情况了解自己专业的职业发展,才能清楚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结合自己的兴趣,针对这些需求做实习,这种意识和经历将在你的简历中写下最重要的一笔。

④『研究自己的文化和家庭背景』

想要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了解他的家庭。当下年轻人,总吐槽“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困扰,却从不思考问题是否出在了自己的身上。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庭也是在地域的文化氛围下组建的。我们想了解自己,就要多研究自己家乡的地方文化,分析父母的职场经历和相处模式。解决了这些问题后,你自己的“画像”才能相对清晰,你才更有可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每个职业或岗位都有其既有的职业调性,找到那些能发挥你性格优势的职业,才能让你事半功倍,减轻迷茫感和纠结感。

⑤『拜访大城市』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每种文化都孕育了不同的商业模式。尤其是大城市,在相似的钢筋水泥的包装下,它们的文化底蕴却非常不同。如果在大学毕业前不到各个城市走走,感受城市氛围,毕业后的贸然选择很可能会让你措手不及。

“逃离北上广。”“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为什么留在北上广?”这些感慨的走红,恰恰映射了年轻人战略上的懒惰。不在择业前了解大城市,不了解大城市的立足基础,不清楚自己是否适合在大城市生活,盲目扎堆,你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后悔和遗憾几乎是肯定的。

数据表明,从大城市离开后的年轻人,在第二座城市停留的时间最长,幸福感也最大,这得益于他们为此做了充分的研究和比较。毕业前,多到大城市走走,你可能会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总结一下,“就业竞争力”可不是单一维度的大公司、高薪行业,而是在适合自己的城市、节奏和岗位中,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运用好今天这五点,才能让你在毕业前,找到真正能让自己发挥的方向。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参考书目:《能力迁移》 [美] 乔治·安德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