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箴言之思考(二)

2024-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夜窗轩梦

      我们对儿童存在两种极端的心理,都是有害的: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拔苗助长,反而促使其夭折。——陶行知

      这是陶行知先生关于儿童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从文字中可以看出来,非常契合我们传统的中庸之道。

      这个观点直到今天,都是非常具备现实意义的。其实我们今天的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家庭教育过程中,这两种情况都是常见的。

      打着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旗号,行忽视放任之实。这类家长在今天是比较多,主要集中在80、90后家长这个群体。每当学校老师与其沟通孩子学习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希望得到家长配合的时候,这类家长最多理由就是“希望孩子能够独立”“希望培养孩子独立性”等等旗号,不分年龄,不分阶段,即使是刚刚入学一年级的孩子,这类家长也是这番理由。然而,这类家长忽略了一个客观事实,那就是培养独立性和合理的管教并不冲突,而是是互相促进的;独立性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需要科学合理性的管教,需要在边扶边放中慢慢培养形成的,而科学合理性的管教也必须以培养独立性作为目标指引。如果能力还没有得已培养,就一股脑的放开,这只能让孩子养成一系列不好的习惯,最终就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毫无发展可能。

      与打着培养孩子独立性,放任不管的家长相反,还有一部分家长则对孩子过分的关注,过高的期待。他们总是将自己的这种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对比,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因此,他们不惜在进行大量的教育投资:看到人家学习成绩好,就去给孩子报各种文化课补习班;看到人家运动厉害,就去给孩子报各种运动类型的课程;看到人家艺术类很厉害,就去给孩子报各种艺术类的兴趣班。于是,我们的孩子一到周末和放学后,就异常的繁忙,上完这个补习班马上就要去上兴趣班,上完兴趣班又有其他的课程,孩子们每天跟赶趟一样,不是在上课就是在上课的路上。这种行为无异于是拔苗助长,长此以往下去,孩子必然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这两种极端都是有害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恰如其分呢?

      首先,我们要树立观念,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权,不要将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要把他当成一个有着独立意识的人来看待。并且认识到对孩子教育是要把握尺度的,从思想上避免陷入陶行知先生提到的两个极端。

      其次。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感受他的思想和需求。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那就要经常地与孩子的聊天交心,这种聊天交心必须是平等的,必须是开诚布公的,而非审判式的、询问式的。

      此外,我们必须要加入孩子教育过程中,并且要给孩子相对的自由。对于孩子的教育,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要秉持原则性、方向性的教育,保证孩子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在具体细节过程中,要与孩子共同协商,并且允许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去试错,去经历挫折,而非面面俱到为其保驾护航。

      最后,我们要平常心,要接受孩子,优秀也好、平庸也罢,我们要摆正心态,重视过程,淡化结果。而是特别值得提醒的是,在整个孩子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孩子成年后的幸福指数的高低,这两个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孩子的教育,要牢记陶行知先生这个观点,也要牢记我们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急不慢,用心是感悟,用心去践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