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进阶的关键

2019-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邓紫微
持续进阶的关键

反思关键词:临界点

事件: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

感悟: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这样描述临界点:

成长突破了成本线才开始真正有意义,在这之前都是在挣扎。你所遇到的一切逆境、所受的一切委屈、正在经历的一切不开心,都是因为你尚处在成本线以下所致。

这里的成本线就是我们所说的临界点。

当一件事情较难达成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强调坚持。你有没有想过,凡事通过简单的坚持就足够了吗?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可以掌握一门技能,堆积出一个可遇见的未来了吗?

显然不是!以学英语为例,一个人如果想学好英语,每天读15分钟坚持3年能说好一口漂亮的英语吗?恐怕不行。为什么?从学习语言的角度,在你强调坚持之前,你至少得有三样东西:你是否选对了教材?你有没有用正确的方法?你训练的基数够不够?(至少得足以形成累积吧)

这让我想起了昨天跟老公的对话,他刚考完教师资格证,“怎么样?有信心通过吗?” “作文没写完,还差100多字。不过有信心通过的。”

我有点惊讶,他准备的时间很短,一个月左右,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还要做真题,加上他平时还有工作,时间的紧迫可想而知。

“这个通过率很高吗?”“不是,20%,今年报考的人特别多。”“那你为什么没做完都觉得你可以过?”“我考完问了几个同学,他们都说好难啊,好多都没复习到。我问他们怎么复习的,他们都是自己拿着书在家看,看完了就来考试。”“那你呢?”“我在闲鱼上花49块钱买了一套最牛的老师的课程来学,我感觉老师说的基本上都考到了啊。”

你看,差距就这里!那些在家自学的人我就算付出了跟我老公一样的努力,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都未必有这样的效果。他至少还缺了二点,首先你学习的内容就不对啊!换句话说,你得知道考试的重点在哪里!同样一本书你均匀用力显然是不行的!放在英语学习里你得选对“教材”,你得学本土最经典的教材!其次才是学习的方法。他简单的一句“找最牛的老师的课程来学”显然就包含了这二点。(老公不愧是做教育的,快准狠地抓住了重点,小小骄傲一下,哈哈。)

另外,临界点的突破越快越好!我这么说不单单是指节省时间。就像考试,有些人觉得同样的考试我准备时间长一点肯定胜算更大,其实未必。

我大学的时候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私下把很多精力放在了喜欢的英语上,导致经常老师上课跟不上也听不懂。有意思的是,我每次临时抱佛脚考出来的分数并不比很多上课专心听讲甚至能顺利回答老师问题的人差。我相信很多有过类似经历,就是很多东西平时不懂,一快到考试了自然最快速度都懂了。绝对不是我聪明,问题在哪里呢?

我当时学的是医药,要死记硬背的东西特别多,要知道,对于背诵的东西临时抱佛脚是非常有用的。相反,你把战线拉得越长,觉得平时掌握得还不错,在临考前如果没有突击反而很危险。我绝对不是强调临时抱佛脚才是正确的方法,临时抱佛脚只是短期高频大量练习的缩影!即便那场考试之后我们还有接下来的学习,从分数来看,我至少可以跟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是吗?这样看来,我用那70%时间学来的英语则是我多余“捡”来的。

你应该听过记忆曲线,短期高频地重复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英语背单词每次都是拿着本单词书从A开始背,abandon abandon abandon 到要考试了,都没有背到C,为什么?没方法啊!不了解记忆曲线啊!记了忘忘了记永远都是从A开始!

所以,要突破成长的临界点,学习任何一样东西,有三点非常重要:

1、学习的内容必须是对的。(做正确的事永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百倍!)

2、学习的方法必须是正确的。(正确地做事,找行业最牛的老师直接获得)

3、你训练的基数必须够!(一天15分钟学英语真的跟每天坚持散步50步没多大区别。)

关于基数必须够,李笑来老师是这么说的:

“任何道理都和我们平日使用的工具一样,要在大量使用之后才能进入熟练阶段,而后才能运用自如,所谓挣扎无非是把自己起初并不熟悉的工具,通过反复运用,反复琢磨,反复调整,变成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的工具,你一定见过那些工具运用不熟练的人,他们看上去很笨拙,做每个动作都像是在挣扎,若那些人受不了自己的笨拙,中途放弃了,那工具也就瞬间沦为废物了。”

由此看来,短期高频地重复并非只适合记忆领域,而是一个人以最快速度从入门到熟练,直到最终可以完全不占用脑内存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快速突破临界点,才有持续进阶的可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