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齐悦梦想大型社群谈写作

味觉与“字觉”

2018-12-04  本文已影响17人  泡泡泡菜
image

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第六感中,没有任何一觉可以像味觉一样,能够带给我们纯粹的体验和感受,以至于你分不清,到底是胃记住了这种纯粹,还是大脑记住了这种体验。

人类的味觉从烧烤开始

火的自如使用出现了熟食、扩大了食物的范围,增加了食物的美味与营养,催进了消化与吸收,让先人告别茹毛饮血的野蛮时期;炊具(陶罐)的出现决定了华夏民族的主食是以蒸煮粒食为主,而不是像西方和中东的那些民族以烘烤熟食为主;盐的使用,使人类料理食物的方法从“烹”进入到了“调”,味道可以按照人的口味喜好进行调整,真正的有了烹调,饮食也愚昧时代走向文明时代了。

这一段摘自《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总顾问董克平所写的《原始的美食与美器》一文。读到这篇的时候,想起自己所写的关于原始人的食物一篇,于是做了一个对比。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这句话对吗? 如果以趋势来定义的话,这句话是对的。人类从第一顿烧烤到现在至少已经过去了三百万 年,从猿人进化成了智人。最后一万年,又从智人进化成为了现代人。这么漫长的时间里, 人类进化过程中所有的事都被解决了。如果要对解决问题的关键追根溯源的话,那只能是因为想吃烧烤的原因。

你的写作,从“字觉”开始

如果放在一年前,可能我怎么也不敢想到要把自己的文字与董老师的文字放在一起,真没那胆量。某个写作训练营的欢喜老师说:要写想写关于美食的文章,你自然要去多读读写得好的美食文章,从熟悉到模仿,从模仿到了解,现从了解到熟悉。以后再写这样的文字,你自己就有了字觉。

字觉,听起来挺玄乎的。不过,还真有这事。只要看完一部长篇小说就能感觉到。不信,你可以试试。

我最早有这种感觉是在中学时期。
那时王朔正在流行,我买了他两本文集成天看。《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空中小姐》……这些就是那会儿看完的。看完后就学着小说里的京味儿张嘴说话。给女同学写个条子,也整成了小说里那种调调。(想不起来到底是不是情书,所以,还不别问了。)
再后来,读《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也有过这样的感觉。不过,那是另一种调调,把之前的京腔京味给覆盖了。这种调调被称为痞子文学。它和四大名著相比,读起来不费力,能轻松得看下去。不过,现在想不起来这种调调了。这或许就是字觉吧。再再后来,读安妮宝贝的文字,那段时间也深受其害,竟然搞的整个人都悲观厌世起来。

所谓人的老去,不过是认命。知道有些境地始终摆脱不掉,有些事情始终做不到,有些愿望始终无法实现。 有时我会认为,完美的生命旅途,不是老去,是无疾而终。是不告而别。——《素年锦时》安妮宝贝

我并不是出于感动才导致后来和她结婚。毕竟感动只是一瞬间的情绪波动,而大部分时刻却是在理智地权衡。——《过把瘾就死》王朔

不知道我现在的文字有没有受到他们的影响,能看出来吗?我想多少会有点。我想若是再回去看看那些书,该是别有一番滋味了吧。

试着与大作家比比

董总和陈总的《舌尖》到是记忆深刻,但他们写的书却读的很少。见过董总一面,在一次美食节目的发布会上。想起来了,现在读到的文字,就是那时见到他那种感觉——真实,一看就是那种特能讲故事的那种作家。后来,在电视上也看到过他出席的一些美食节目,反正吧,美食这东西,人家全融在血液与灵魂里,说话间便成一篇。现在的我还只能边看边从字里行间中找找感觉。

我又倒回去,仔细对比了前面所写的两段文字。两段文字都是一篇文章的开头部分,一个是董总写的,一个是我写的。董总从火、熟食、食物的范围开始写,把美味与营养、消化与吸收,先人、茹毛饮血、野蛮时期、炊具、华夏民族、蒸煮粒食、西方和中东、民族、烘烤、盐的使用、料理、烹、调、口味的喜好、愚昧走向文明……近十多个方向进行了涉及。反观我的开篇,惨不忍睹。

人总是会都这样,看自己总是要顺眼一些,可是看顺眼与好不好没有半毛的关系。你看简书首页推荐那些文章,有好几篇都是在说:为什么我上了首页?为什么我都日更了,还是没人来看?瞧,这都是一个道理。要想和大作家们靠近,唯有多读,多学,多集,多写。

还没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事儿肯定是真的。你看今天还没读到两篇呢,就已经啰啰嗦嗦说了一堆,竟然连中学时候的小情书都想起来讲了。

日更可真有意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