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小感悟之(2)繁华历尽,终还是一场空

2023-10-25  本文已影响0人  弦音的读写空间

《红楼梦》的人物描写,十分出彩,寥寥几笔,人物精气神,便跃然纸上。

写气骨不凡、丰神迥别的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说说笑笑来至峰下。

细想,恢弘苍穹之下,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无边落木萧萧下,孤寂苍茫萧索间,却有一僧一道,说说笑笑,远远而来。

苍茫天地间,意境阔大,忽有远行客,皆超然物外,通达洒脱,僧讲因果,道法自然,说说笑笑,结伴而行,和谐融通。

什么钻营,什么功名利禄,三世三劫,两袖一挥,皆是浮云。

我一凡人,只此一世,云山雾海有闲有钱时,偶能遇见,神仙玄幻,却只能在故事中痴寻,心胸宽阔些,闲来无事挂心头,便算是人间好时节。

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的气度风骨,万不能企及,却能放在心中,浸润心灵。

《红楼梦》中人,口才极好的多,很会说话。

石头兄如何与两位神仙搭讪:先说自己是蠢物,不能见礼。再稍微抬了抬自己,质虽粗蠢,性却稍通。接着夸对方: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把两位神仙抬得高高的,再来稍微请求: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弟子入红尘,去那富贵场、温柔乡享受几年……最后来个万分感激:永佩洪恩,万劫不忘。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都能笑着将话说得周全妥当,世间得少了多少争斗吵闹。

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是得道神仙,却都憨笑着说那人世间红尘中的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到头来终是一场空,劝石头还是甭去的好。

一个“憨”字,真是传神。

不管段位有多高,倘若能始终保持这“憨”劲,那起的高楼,如何能塌?

张牙舞爪,狂妄自大,棋盘越下越大,楼起得越来越高,未知的风险系数,是躲得过还是会最终在劫难逃,于人于已都大不利呢?

石头再三再四请求,两位神仙只得叹道:静极思动,无中生有,却也是石头的劫数。

看不到自己,只羡慕他人,难道也是命中之数?

得意时自满,不得意时后悔,总有不满足的时候,都说人心难测,却又总有那么多相似。

那僧说石头,既通性灵,却又质蠢。为何?有灵性,本该远离红尘,自寻清静,还是质蠢,才会想往那红尘碌碌中自寻烦恼,非得历那一劫。

人常有不足之心,通了性灵的石头,踮起脚才能却够够那人世间的繁华,那默默于世间不能言语的真石头,又该如何度过它们的一生?

茫茫大士大展幻术,将大石变成一块鲜明莹洁之美玉,再镌上数字,便成了奇物,将之携了去。

何时去往何处,且莫问,且不说,只飘然而去。

这一去,便不知过了几世几劫。

这故事仿佛还未开始,就已作结。

还是那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飘然而至的,却是访道求仙的空空道人。

峰下,一块大石,字迹分明,编述历历,原来竟是那无材补天,幻形入世,历尽一番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只两页纸,便已百转千回,历尽人间无数。只“枉入红尘若许年”这一“枉”字,便仿佛触到那阵阵悔意,丝许无奈。

石头在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安身乐业那一世,到底经历了什么故事?

作者不着急,他慢慢说,我,慢慢读,不急不急。

越是经历多,越是沉默,越是不经事,越是咋呼,从石头身上,我好像看到了这么个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