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爱在瘟疫蔓延时

2020-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子文同学

喜欢《爱在瘟疫蔓延时》这个译名胜过 《霍乱时期的爱情》。隔很多年又回看了一遍当年奉为经典的片子,体验大不同,原因之一是这回补读了马尔克斯的原著小说,我给电影打7分。

给分的部分也是看第一遍时印象最深刻的:对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哥伦比亚风情的打造;耀眼的男女主角,以及,当然也是最为重要的,故事本身。

一些遗憾,恰是我所认为的原小说中的华彩却未能在电影创作里被有效呈现。首先这个爱情故事虽然也有个“横跨半个多世纪”的基本套路,但期间男女主都没闲着。两条线:一条是被影片着力刻画的男主Florentino,从少年痴情到“心比妓院还要宽广”,常年流连于各色胸脯的同时却从未停止幻想女主丈夫过世的那一刻。这里有两个遗憾:一是影片太过刻意凸显Florentino记录每一次欢愉—共计622个情人(不是次数、这里按人头计)这就好比给《水浒》换个名字叫 《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或是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改名叫《农夫偷香记》️。另一个遗憾是男主步入老年后最后一个情人America的形象原本是非常有象征意义的 —一个未经世事的14岁少女。影片硬生生地把这个角色改成了大学生,嗯~可以理解这种改动吧,但也缺失了强烈反差带来的兴味。

我最大的遗憾来自于另一条线—女主Fermina的婚姻生活。这条辅线显然被电影创作组舍弃了,只作了基于情节推进需要的必要处理。原小说里马尔克斯对这条线的描写却精彩非常:匹配的婚姻、蜜月激情、婆媳、茄子、香皂、宠物、料理一日三餐、女人的嗅觉、不能被打扰的洗手间抽烟、被小三摧毁的尊严、出走、回来、日常、日常、日常......看似琐碎的描述中读者不仅可以真切感受到一个曾经拥有“小母鹿般”骄傲步态的年轻女人几十年来在一段“完美婚姻”里的衰老轨迹,马尔克斯更是借Fermina和她医生丈夫之口分享了他对于婚姻不偏不倚、实在而有温度的洞见。另外提一句:小三的选角是不是也太过随意了些?男主出镜情人里随便找一个出来都比她有辨识度。

后来,Florentino 得偿所愿,Fermina的丈夫,终于,挂了!此处双线合一。男主没有片刻犹豫地结束了与America的关系,来到了女主的身边去实现他年少时为爱立下的忠诚誓言。原小说并没有停留于感叹这段被延迟了53年7个月11天的爱情,那段在船舱里、黑暗中、丝质睡袍下彼此“充满老人味儿”的性爱描述才是一个绵长优美的句号。Florentino甚至对Fermina说“我为你保留了贞洁” 。(这里给爷整笑了,大概只有Florentino这般爱情至上的癫狂诗人才能长久保有这种“自以为是”的力量)为了避免被打扰,Florentino要求船长在船头挂起了标志霍乱的旗帜。。。。。。这是结尾,也是长篇故事的高潮,很高兴看到影片创作组能够尊重原小说,对这段老年性爱给予平和细腻的拍摄,虽篇幅有限,手法也有些过于唯美而淡化了小说里的力量,但是可以理解在大荧幕上的这种处理吧。

宽阔的河流上孤独地行驶着一艘挂着霍乱警示的船只,俯角、逆光、男主画外音: “It is life, not death, that has no limits.” 世间少有情圣,但也许我们都值得哪怕是一点点害羞的、执拗的热望。带着它,走过余生。

———————————

搁笔、夜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