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
清远是广东省内一个美丽的小城市,山塘镇旧西村是我们清远市清新区的一个美丽小村庄,这是我长大的地方。
天井
我们村每家每户都拥有一个天井。她建在屋堂前面的正中央位置,旁边或四周有个小浅池,方便洗擦之后的井水流走。可以在浅池周围摆放些盆盘砵砵,养些花花草草,摆放一张小桌子与老藤椅或几张小矮凳,劳累了的人儿可以在这憇息一下,感觉像老北京四合院般温馨。
天井是露天的人工建造泉井,由水泥混凝土打模生产成的圆筒,一个个垒起来,深度大约两三米。
古老的天井是用青砖砌成的,想象一下,老祖宗们将青砖一块块地用粗糙的双手慢慢放在地底下的情景,虽然汗流浃背,但眼神又充满了期待,这足以成为后辈们感恩及对生活充满憧憬的支柱。
开井要找专业建筑师傅测试方位,开得合适的话,井水清澈见底,泉眼如喷射般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以前没有自来水的时候,她像母亲的乳汁般润育着我们一代代家乡人。
每到中秋佳节,家人们将丰盛的水果和月饼摆放在天井旁的桌子上赏月,大家兴高采烈、情意浓浓地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随着光彩夺目的月亮如少妇般优雅蕴致地滑向天际之时,外出打拼的年轻人开始相互串门,逐家逐户地拜访留守的老人们,大家围着一起谈谈工作,拉拉家常;小孩儿也各自提着款式时尚的灯笼满堂屋里跑闹嬉戏,欢声笑语响彻村庄,一片和谐。
小水坑
我们村庄前面有片稻田,稻田前面有条小水坑,面宽约三米,深约一米多。开耕的时候,水通常是满满的,源源不断,奔腾不息。它灌溉着家乡的田野与土地,孕育着我们一代代人的生命。
夏天,常常与汗流浃背相提并论,但也是收获满满的季节。每年六七月,我们的水稻成熟了,一串串的金黄金黄,沉甸甸的。
乡亲们辛劳了一季,期待了一季,就是希望有个好收成。终于盼来了收获的季节,开始收割水稻了。
农忙时节,乡亲们劳累了一整天,傍晚时分,他们来到小坑,脱下衣服用力一拧,汗水嘀嗒嘀嗒地洒落一地。
他们将衣服放在小坑的石基上,然后像孩子般欢快地跳进水坑里,水花飞溅,激起层层涟漪。他们此刻身心舒爽愉悦,随意浸泡个清凉,在水中舒展劳累了的筋骨。
爱玩水是小孩子们的天性。时常记起童年时代,在傍晚时分,和哥哥姐姐们在这条水坑追逐嬉闹的情景。
情景像电影片断般不断地在脑海中回放着。较小的男孩子光着身子,赤着小脚从下游的路面蹬蹬蹬地跑到上游的边缘,然后嘭的一声,扑下水,随着水流的速度,迅速地游向下游,期间也不忘得意地展示自己过于笨拙的划水技能。
如此这般,反复地跳跃,累了也不知晓,只有满心的欢喜。
现在想来,嘴角也会不由自主地上扬。
地堂
童谣传唱的:月光光,照地堂。就是这个地堂。我家乡就有一个,相信每个村庄都拥有一个。其实它有个专称:晒谷场。
想起童年,每到收获的季节,地堂可热闹了。每家每户都要有一个人专门看守着稻谷,因为夏天雷雨多,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因为疏忽或存在侥幸心理的让雨水淋湿了稻谷,免不了被人责骂一番。所以学会观察天空很重要。
我们小孩子不会观察,老人家经验丰富,他们会察颜观天,所以,他们说快收!这场雨要真下了!于是大伙一起收,七手八脚的,场景就像兵哥哥上战场奋勇杀敌似的坚决。
刚刚匆忙将谷子收起,雨就下了。每当这时,我们的心都像吃了蜜糖一样甜滋滋的,因为避过了一劫。
他们说不用怕,只是过云雨,风大,一会便吹走了,所以大家都不收。但有时,他们也有看走眼的时候,结果可想而知,急急忙忙的累死累活的还是被雨水淋湿了一点点。
那种沮丧,至今难忘,就像小孩子明明有麦当劳吃,结果因为做错事,最后连饭也不准吃的心情,相信大家都懂。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用手机随时查看天气预报。几点几分有雨,都可以一目了然,心里淡定从容多了。但天气预报有时也不甚准确,所谓天有不测之风云,还是根据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观察,再结合手机上的预测信息,随机应变吧!
布碌
我们村庄也有精明的生意人。他们有做建筑工程发家致富的,也有做布碌生意让自己家乡人奔上小康的。
何为布碌?就是五金抛光麻轮布轮。我们家乡人制作的是缝合式布轮,多用粗布、无纺布及细平布制作而成,缝线可采用同心圆式或螺旋式,抛光各种镀层的五金配件。
它最初起源时由人工用剪刀将布料拆除缝线,然后放在一个个尺寸不同的小圆模板上弄平整,小小碎布放中间,底面两层放整片的,彻足高度后就交给机车师傅缝制。然后将一个个布碌垒好捆好成批成批地交给五金配件生产厂家。
我大叔就是做这个发家致富的。想起小时候,天蒙蒙亮便听见缝纫机嗒嗒嗒的声响,就知道勤劳的大叔不辞劳累,要开始一天的工作了。
天道酬勤,智慧而勤劳的乡亲们凭着自己的双手奔向了理想的生活,买小车建洋房,生活得滋美滋美的。
经过二十多年的工业变革,现在的布碌厂可具规模了,由原始的人工小作坊进而变成了机械式的流水线作业。
大氧吧
总想多写点我成长的地方,总想透过我的笔端,将她妖娆的样子清晰地呈现给大家,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小乡村。
在脑海中一点一滴地寻找着儿时的记忆,家乡的竹园与屋子前后的龙眼树、石榴树、黄皮树,以及儿时屋前的小池塘,所有的回忆都像电影般一幕幕地,在眼前略过。
小村庄屋后种植着一大片翠竹,一年四季都是满眼绿色,十分养眼。修竹深深,天籁细细,简直可以用“氧吧”来称赞她的美誉。
我们将这一大片翠竹,称之为“竹园”。
我们每家每户所种植的竹子数量,代表了每个家庭在村委会中的份额占据比例,也就是说人口多的家庭,竹子数量及其地域就较多。
所有的竹子一墩一墩地连接在一起,便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竹园”。这片竹园生长在小村庄的后面,起到润色村庄的作用。村庄前面有条小水坑,后面有一片竹林,我们就生活在前面依碧水,后面傍翠竹的地方,可以想像得到,到底有多惬意。
挖春笋捉笋虫
每当春天来临之际,每逢春雨刚悄然离开,春笋便破土而出,我与小伙伴们便迫不及待的跑去竹园边挖春笋,边打闹。
我奶奶极少挖春笋,她说春笋已破土便容易成竹,要留着长大,长成竹子了,卖给编织的人家,攒点生活钱。只是偶尔去挖一两条,剥了皮,切成薄片状,烫过水,通常是单独焖煮,偶尔才伴红烧肉一起煮,无论怎样制作,都非常鲜嫩美味,常常让我们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童年时候的冬天特别冷,寒风刺骨的感觉常常牵畔着我。经常手脚会长冻疮,小手肿胀通红,戴上露趾的小手套写作业,写出来的字迹歪歪扭扭的,像一个个飘移不定的小苍蝇,特别丑。
但好玩之心常被唤起,耳朵特灵敏,虽然人在屋里,心已在屋外,因为每逢狂风暴雨过后,我们都会抓紧时机去竹园捕捉笋虫。
耐心等待邻居哥哥的一声令下:“去竹园捉笋虫咯!”
于是,什么也顾不上了,即使冷得发抖也在所不惜,立马闯了出去。假小子的我不管奶奶在身后如何呼唤,因为前方更有趣的事情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小小身子一头扎进竹园内,冷风萧瑟,比屋堂里更冷几分,但那时天不怕,地不怕,勇气可嘉。
机灵的哥哥经验丰富,总能在万绿丛中迅速地找到笋虫的所在。它们一般藏在竹笋的末梢,吸食着竹子的汁液,长得甚是肥美。所以哥哥们总是找寻着被狂风暴雨吹倒的竹笋,常常会收获满满的。
只见他们动作麻利地一手抓紧竹笋的一端,眼睛死死盯着,竹笋末梢垂下的一瞬间,他们手腕轻轻一抖,笋虫便随之跌入了手掌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我不懂寻找的方法,但总随着他们明亮的眼睛投放何处而心花怒放,因为知道很快便有一顿美味尝鲜了。
经常与哥哥姐姐一起将捕捉回来的“笋虫”用油煎了吃,香香的酥酥的脆脆的,美味之极。
你一个,我一个,嘻嘻哈哈,大家吃得有滋有味。现在回想,那几个小人儿围着一起分享美食的场面,甚是温暖感人!因为他们是我童年时代,除了父母与奶奶弟弟之外,最爱的人。这便是我的儿童情结,我爱他们。
我们称之为“笋虫”,其实它又叫“笋蛹”,与蜂蛹差不多,也是肥肥白白的,蛋白质含量极高,营养丰富,而且美味可口。
夏的苍翠
竹园成了我们村庄的美丽风景,随风摆动的尾梢,波浪般起伏跌宕,阿娜多姿,如同一群穿着绿色舞衣的少女,在舞动着妖饶的身姿,那种美态何其耀眼。
家乡的竹园,一片苍翠,正如有位诗人所描绘的,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惹得村庄到处是绿色的生机。何其美观!
小村庄差不多每家每户屋前都种着龙眼树、石榴树与黄皮树。
每到夏天,果树上挂满一串串饱满圆润的龙眼,一串串多汁诱人的黄皮,还有挂满枝头的黄澄澄透着淡淡果香的石榴果,令人垂涎欲滴。
夏天是水稻收割的季节,或许是上天怜悯乡亲们收割农作物的辛劳,所以特意派来天使,施展了仙法,洒落成熟的果实挂满枝头,让我们趁午间空闲之际,爬到果树上面,伸手便摘了吃,那种新鲜美味,现在的小孩子哪有福气品尝得到。
我家门前也曾种有石榴与龙眼,石榴就种在儿时的小池塘旁边。池塘旁边还种植着两棵杨柳树,树木都傍水生长,仿佛为了能怡然自得地欣赏自己挺拔的身姿般,它们都贪向了水面。
石榴也一样,枝条贪向水面。我和弟弟爬上树摘石榴时,柔软无力的枝丫支撑着我们小小的身躯。脱掉了鞋子的小脚掌用力紧紧地码着树枝,慢慢地,小心翼翼地移动碎步至未端,小手颤巍巍地努力伸向树枝的尾端,就是要摘那几个特别令人垂涎欲滴的果实,但总怕坠落了枝丫跌落进池塘中。
我们不怕跌湿了身,而是怕池塘底里的污泥,弄脏了衣裳难以清洗,因为那里面夹杂着鸭子的粪便。
小巷幽幽
我家门前的几棵果树,也早已没有了踪影,甚至以前妈妈与姑姑一起辛苦挑担垒起来的地基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安静古朴的小巷,小巷深处依然有人家。
家乡仍有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那一条条小巷的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绿植,简直像古朴的屏风。
不知曾几何时,塘水也干涸了,围绕着水塘居住的几户人家,他们将池塘分了去,用于养鸡鹅鸭,种植着果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家乡人恬静而优雅地生活在那诗情画意的地方。
我因为嫁得近,经常回娘家。所以,对于家乡,没有游子们所形容的梦绕魂牵。但是,儿时的回忆不仅于此,每每忆起,感动连连,或许是逐渐步入中年的缘故,对于家乡的思念更浓烈,更感慨于她所有的种种美好。
我可爱的家乡人,他们的风采仍不断呈现、工作效率不断地创新、生活质量不断地提升。他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环境优美而宁静的小村庄里,惬意地享受着社会变迁带来的温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