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子曰】论语反思诸子百家

学而13《信近与义,言可复也》

2016-10-27  本文已影响20人  张立藤

有子曰:“信近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解:有子说:“所守的信约符合义,说的话就一定可以兑现;恭敬的态度合乎礼,就不致遭受耻辱。做事的动因从亲朋出发,也是值得宗仰的。”

信:信约,诚信的约定。

义:道义

复:回复,做到。

恭:心里庄重认真。

因:动因。

宗:宗仰,敬仰。

反思:我们中国自古教人要守这个“信”,很大的成分就是要去追求一个“义”字,所谓信义。中国的义字,任何国家都没有同义的字,上篇我们说中国哲学的内涵丰富,包含了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意义,且看我们中国的义字,儒家说“义者宜也。”儒家是推崇中庸之道的,我以前解释中庸为“合适的极致”,那么义之宜,就是用礼的中和之道把事做的恰到好处。还有一种解释,源于墨子精神,为“侠义”,大多数人理解的义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替天行道;天下人管天下事等。在几千年的影响下,我们中国人的墨子侠义精神成了一种民族之魂,为朋友,为道义,可以连命都不要。特别在变乱时期,为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个义字让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外国人不懂的哲学。

这里有子说的信约近于道义就包含了儒家的中和和墨家的侠义,以义的精神去做事,所说的话就要做到,言而有信。孔子去世后,墨子思想一度很有影响力,而有子在墨子之后,也吸收了一定墨家的道义。墨子行侠仗义,可谓侠客之祖师。

接着说“恭近于礼”,不止是对人对事表面恭敬,而是当亲戚朋友有困难时发自内心的关怀,用礼的中和之道体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耻辱。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儒家是主张 “有限自私”的。从对自己的亲朋好友关爱慢慢扩展开来而“泛爱众”。反观佛祖的境界是很高的,一般天下苍生皆为我爱,爱他人和爱父母一样,这是很难做到的。孔夫子也没让我们普罗大众一下子做到,而是从身边人开始修行,渐渐波及开来以提升境界。我是很赞同这种做法的。小大由之,定会滋生许多善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