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每天写1000字读书

你看了那么多干货,却依然脑袋空空?

2017-03-01  本文已影响314人  橘子的买买买心得

你是不是也和曾经的我一样,每天花大量时间看公众号、逛微博、刷头条,看了很多“干货”,却还是感觉脑袋空空?干货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自己能力没有得到任何成长。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只有一个:不会学习,学习质量太低。

既然看了那么多“干货”,依然脑袋空空。所以这篇文章,就不给大家“干货”了,提供一份书单,专治低质量学习症。

1、《如何高效学习》 作者:斯科特.杨

豆瓣评分:7.5

书籍简介

就像副标题写的那样,作者是一个典型学霸,用1年时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这本书就是对他的这一过程的学习方法的总结。作者认为他成功的关键是:“整体学习法”,具体分为6个步骤,分别是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和测试。字数不多的一本小书,一个下午就可以读完。

精彩摘句

“如果只用一种方式了解某样事物,你就不会真正了解它。了解事物真正含义的秘密取决于如何将其与我们所了解的其他事物相联系。通过联系,你可能将想法内化于心,从各种角度看问题,直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才是思考的真谛!”

虽然上面这段不是作者写的,是书的序言部分,但是太喜欢这段了。

2、第一版名称:《学习的艺术》 作者:[美] 乔希·维茨金 (Josh Waitzkin)

豆瓣评分:8.2

书籍简介

本书2008年第一版题名为《学习的艺术》,亦使用同一ISBN,第二版修改名称为《学习之道》。作者本人9岁获得全美国际象棋冠军,22岁学习太极,28岁获得太极推手世界冠军。在两个不同的领域都先后达到了顶级的水准。第一版的封面上印着一句作者的话:“我意识到自己擅长的既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极,我最擅长的是学习的艺术。”

作者以自传体的形式,讲述了自己学习象棋和太极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揭示学习过程中领悟到的学习的方法。因为是自传体的形式,读起来有故事性,不会感到枯燥。而且书中包含了大量教育方法和理念,我已经把它列为生宝宝前必看的书目了。

主要的概念包括,作为学习底层心态的“整体理论”与“渐进理论”、通过“划小圈”对外部技能进行细微并内在培养,通过“组块化”信息培养自己的非意识思维。

精彩摘句

“整体理论”类型的孩子,即受父母和老师影响而采取这种思维方式的小孩子,倾向于用这样的语言:“我在这方面很聪明,”并将成败归结于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他们把自己的综合智力或技能水平看成是一个固定的、无法继续演变的“整体”。

“渐进理论”更倾向于用这样的句子描述结果:“我之所以做到了是因为我非常刻苦”,或者“我应该更努力才是”。采取“学习理论”的小孩子倾向于这种想法,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3、《学习之道》 作者:[美] 芭芭拉·奥克利(Barbara Oakley)

书籍简介

作者由一个从小讨厌数学和科学,只擅长语言以学习俄语为专业的人,到最终成为以数学和物理为基础的工程学博士并成为教授。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作者使用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深入,又以自身经历作为案例浅出。综合了可读性和科学性。

本书的主要概念有专注思维VS发散思维、记忆组块、提取练习、间隔重复法等。

精彩摘句

组块是根据意义将信息碎片组成的集合。你可以把字母p,o和p连在一起,组成一个有意义的、便于记忆的组块--单词pop.

对问题进行组块。搭建组块的过程就是理解问题、练习解题方法的过程,有了组块才能在脑中瞬间闪现答案。解决一个问题之后,要将其重新排演一遍。确保在许久没接触这道题后,你还能解答出问题的每个步骤。把问题当成一首歌,在心里学着一遍遍地唱,这样让信息合成为一个流畅的组块,任何时候都能任你提取使用。

间隔开重复动作。无论学哪门课,不要安排得太集中,要像运动员一样每天安排些练习量。你的大脑就像一块肌肉,它一次只能处理某学科上一定的练习量。

4、《刻意练习》

5、《学会学习》

6、《人是如何学习的》

7、《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8、其他学习资料

豆瓣阅读上有一期知乎周刊的电子杂志,专门收集了关于读书学习的一系列高质量的回答。

另外推荐一个知乎大神,关于记忆宫殿的回答:

世界上真的存在记忆宫殿吗?常人能掌握吗?

知乎电子书《深度学习的艺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